闲话高考-标准答案

阅读时间 6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2 分钟。

这几天憋了很多话想说,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在可能吧写出来。尤其是4号的晚上,我刚从北京回来,感触良多。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生们经历了至少一年的艰苦生活终于迎来了2-3天的释放期。今天是周日,所以我打算说点和互联网不太沾边的话题,关于高考,或者说教育的一些想法。

(pic via)

高三是地狱式生活

毫无疑问高三是整个求学阶段最乏味的一年,可能在大学期间需要像高三那样努力奋斗,但是高三那种乏味是不能在其它时期找到的

因为在高三,大多数人每天需要而且必须要做习题、模拟试卷。天天做、天天评、天天讲

我是在一个县级市的第一中学上的高中,回忆起高中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室友之间的友谊,还有这些:

1、高一的时候周六上午要上课,周日早上要上自习(非强制)

2、高二的时候周六全天上课

3、高三的时候周六全天和周日上午都上课,周六周日晚上半强制上自习

4、高三的寒假印象中只有9天,高二的暑假也只有不到2个星期

5、高三时几乎找不到空余的时间做其它事情

6、每个人的桌面上都堆满了书,有些书堆比人还高

7、你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和渠道去获知

8、做题、评讲、做题、评讲、做题、评价……这就是高三的死循环,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高三我是班里最反叛的人之一,周六周日晚上的半强制性自习一般我是不上的,往往跑到网吧去,我需要每周利用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去看看最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书上那些多年不变的材料。

然而,对于高考队伍来说,我只是沧海一栗,高三的生活依然是地狱式的,你没有呼吸其它空气的机会。

每个人都埋头奋斗,面对应试教育,你只能放弃实际技能,去为那几张可怜的纸而拼搏;你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在你可能毫无兴趣的领域种地。

高三的时候你不是在读书,不是在学习,只是在不断地为制造出更体面的数字而流汗

只为了练习册

不像一些实验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可能很丰富,我的高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练习册打交道,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练习册。

有时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要做出练习册上的题,做出来又怎样?能给我生活带来什么?

做题是有用的,但教科书和老师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材。教材不会告诉你一个问题能如何应用到生活、能如何改变生活,它只是要你做出这道题

但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与其强调问题的本身,我认为强调问题的应用更有实质意义。这样才会让人认为学一门课是有用的,天天算微积分但不知道何时能用到,这不是微积分的错、也不是微积分无用,而是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而同时,我觉得单纯追求高分,更应该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这是一段对话:

“阿禅,我们宿舍的日光灯坏了,我今天买了一条新的换上了!”

“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这是我第一次换日光灯啊!”

“你的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我们宿舍其他人还不会换呢,第一次都还在呢!”

上面的对话完全真实,是高三的时候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跟我说的。

很难想象在高三的时候(18岁),换日光灯竟然还是一项值得骄傲的工程,这不是这位同学的错,而是过往我们太注重于没有实质意义的习题,忽视了简单的生活技能

我始终坚定不渝地认为,懂得如何换日光灯比懂得计算傅立叶变换有更普遍的、实际的意义。这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前者是必须的。

答案只有一个

高考语文我全班倒数第三,521分(广东的标准分算法,521分表示分数在全省平均分左右),整个高中我的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同时因为我的化学也很差,被同学戏称“没文化”。

除了高考我是将整份语文卷子答完之外,其它时候我几乎都是有一些题留空的,留空的题一般都是这类型的题目:

1、你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你怎么看待作者说XXXX?

我不愿意做这类型的题是因为我的答案往往是错的。反正都没有分数,我干脆就不写了,有时整一篇阅读理解我都不看,全部题留空。

之所以几乎每次我的答案都是错,是因为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标准答案要求你怎么想你就必须怎么回答,否则你就是错的

(pic via)

既然问题问“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是如何看待的”,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为什么要拿我的看法去和标准答案作比较?如果只有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去回答才是正确的,那问题应该改为:

1、出卷老师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标准答案怎么描述作者说XXXX?

我们的思维就被这样的条条框框局限了,你不能有别的想法,你只能跟随主流想法;你不能标新立异,你只能守旧徐行。标准答案说社会主义好,你就必须要这么说,即使你拿出理由来说明其它社会制度也是好的,你也是错的,因为你和标准答案的想法不一致。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开放了,思维可以更开阔,但依旧不能偏离主流思想。我认为,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不止有社会主义

我希望我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的经历不会再次发生: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1990年前一年某件事的作文,语文老师后面给的评价大概是:文笔,内容都很好,但思想0分

互联网不止有一个答案

庆幸的是,世界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各种思想自由奔放地表达,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阿谀奉承的政治题回答是不受欢迎的

即便互联网是如此的自由开放,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势力正在试图用“高考语文的方式”来束缚我们的思维,甚至用“焚书坑儒”的手法来毁灭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参考答案”,作为“参考答案”的twitter就被“标准答案”毁掉了

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环境里,学会“跨栏”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势力以前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它现在正在毁灭什么,我看得一清二楚。

268 条评论

      • 是否值得只有过来人才知道的,我相信大部分人回想起高考的那段经历,虽然有辛酸却又是富有意义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除开高考外,或许还会有您所说的可以去追求的“其他”东西。
        但这个其他更加虚无缥缈,孩子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特别是农村的孩子。

        • 我也是过来人,而且当初的我和现在的我一直相信我们应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都可以看出里面的问题,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成不变。真正的教育是使人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上升为思想和智慧,能够使其散发,进而影响他人。中国的教育停留于知识的传授(从大多数讲,可能您是属于少数),教人们如何压抑自己的想法,逐渐的使我们变得“闷骚”。
          您知道为什么追求“其他”的东西,孩子觉得空洞,家长觉得空洞,难道您没有想过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吗

    • 哥们 你没看懂啊禅的这篇文章。。。

      啊禅所说的并非高考本质如何坏,也并非吧高考说的一无是处,啊禅主要道明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排他性,唯一性!答案的权威性! 在国外教学中,文学类课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主体思想,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只要你说的有理就行,你口才厉害就得高分! 但是国内就算你一句话吧“出题老师”的标准答案的意思答出来了,但是错了几个字都可能不算正确,这是很讽刺的。 我高中语文还可以,我的失分基本都是在一些“扣字眼”的题目上丢分的! 写作文不管你文采多好,只要你的主题思想在老师看来有点“叛逆”。那么对不起,很可能0分。

      吧可能吧或者韩寒博客的文章全部拿去给高中老师评分,可能全部零蛋!

      但是可能吧的固定读者过万,韩寒博客每篇博文的阅读数都在几十万乃至百万,这是对中国所谓“权威”的最好讽刺!

      其实这篇文章更多的意味是啊禅以高考寄托哀思,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了。缅怀“叛逆的先人”!

      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被强奸了!

    • 压完了又能怎么样?
      不过是种经历但并不值得骄傲,
      压弯了的心灵和身体会在大学有个反弹。
      高考在某些方面是一种主流思想的洗脑,
      不断地灌输这些与接触不到的那些,
      是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甚至不如20,30年前中专生的原因,
      可能你有知识,但是你没思想,
      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关心与看法,
      所以很悲哀。

    • 确实是这样,虽然我高三开头到高三结束都在骂教育,虽然弊端种种,但磨练这部分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绝对需要改革…..

    • 有些应试是活生生压死了人的, 至少我就曾经经历过那种应试, 你说的抗压能力不过是牺牲了学生快乐和人生的多元化发展和追求才换来的, 而有一小撮人是永远都换不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付出生命!

  1. 我是99年参加高考的,那时疯狂的看新概念作文,身在小县城的我之前不知道作文还可以那样写,看得我如痴如醉,不停地摘录里面的句子,看了有些句子用在我高考作文里了。

    • 记得我高中时的作文风格也是看类似新概念那样的书后形成的,后来被一评卷老师给了20分,并写下了4个字: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当时我心中默念,你这个死老头,食古不化……

      • “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为: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发卷子时年轻的老师耽误了20分钟,仔细思考这个题目觉得自己不会跑题花掉40分钟,等我提笔时,已经11:29,只剩一分钟。

        湖北高考语文总分150,作文60分,语文是我优势最大的科目,也是高考的第一科,我现在还很佩服自己能快速调整好心态进行余下的考试,最后成绩出来语文考了98分。

  2. 阿禅说的很对,诸如“你是怎么理解这篇文章的?”这种高考命题如果也依靠“答分点”来得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写上一句“命题人沃草泥马隔壁”送给阅卷老湿。我们没写,也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他们的。

  3. 看到jason引用的图片居然是山东某网站的。看来这图片十有八九展示的是山东学生的学习风貌无疑。记得当时读高三的时候,那书摞得比图片上的还高。身为山东众多考生的一员,我深深为有这么多兄弟共同作战而倍感自豪。

    高考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的制度大体就是这样子,想改变还很难吧。除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把成百万千万的人分个三六九等呢?有人说高考是八股,那谁能在当前情况下,搞个非八股出来?

    这时候,如果还有人说美国Gov搞出来的教育制度,那可太理想化了,太理想。

    不大同意Aw老师的观点。

回复 way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