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带来的人际关系危机

阅读时间 7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3 分钟。

本文主要讲的是以短信,聊天工具和微博客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媒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本文告诉你:

  • 面对面坐着却一言不发, 只顾低头发短信, 发twitter, 这样的人们到底怎么了?
  • 电子媒介到底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电子媒介会让我们变得冷漠吗?
  • 我们应该如何消减电子媒介对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更好的生活?

 

==目录==

  • 寂静的约会
  • 从相思变成吵架, 从近邻变成路人
  • 电子媒介如何让人们变得冷漠
  • 重返桃花源

==寂静的约会==

可能吧吧主Jason童鞋最近家有喜事. 话说这一天, 在众人强力围观之下, 小两口又开始了甜蜜的约会…不对, 是寂静的约会:

看到此推本人真是感同身受. 同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几天前, 那时我和Z我U要O河L蟹A还有另一位童鞋正在吃晚饭:

是什么让明明就坐在对面的人们非要通过拇指才能交流呢? 记得以前也有人抨击过办公室里大家只用QQ MSN来回发消息, 没有人说话的怪现象. 十几年前大哥大刚出来的时候, 捧着一块砖头在大街上"自言自语", 也会招来路人怪异的眼光. 电子媒介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 就不断的引发人们对它可能会占领我们日常生活的隐忧.

==从相思变成吵架, 从近邻变成路人==

以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而和谐的. 远方的亲人和身边的邻居, 可以形成一种完美的平衡.

  • 我们说"小别胜新婚", 因为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日子, 也没有什么"私家侦探公司"帮忙, 等待的两人心头都互相把对方想得越来越完美, 思念沉淀成浓重的爱意;
  • 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 因为没法联系远方亲人, 只好转身向邻居寻求寄托和帮助, 于是邻里之间相处得热闹.

现在, 电子媒介打破了时空距离, 让原先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新问题.

  • 因为随时都能联系到, 所以思念的感觉淡化了许多, 每天例常的电话联系或者短信联系(或者twitter联系), 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 因为只聚焦于自己亲人和密友的小圈子, 我们会忘记身边邻居的存在, 而且住宅防卫的加强也让邻里见面相处变得越来越难.

"平时见面显得温婉可人的女孩, 为什么在电话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来自我同宿舍一位哥们的抱怨很能说明问题. 几乎每天一次的电话联系常常伴随着激烈的吵架.而吵架的内容也让人哭笑不得, 经常是这边发了短信或者qq消息那边没有收到, 以为对方不理自己了. 而且, 随时联系的可能给了他俩一种能够24小时监视对方的错觉, 所以偶尔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会感觉没来由的恼火.

另一方面, 和远方的朋友在QQ上聊天, 要比敲开邻家的门容易多了, 和邻居的交往不再必不可少. 在人们对邻居情感上的依赖变淡的同时, 实际生活中对邻居的需要也日渐减少. 搬家, 婚丧嫁娶等过去需要左邻右舍齐动员才能完成的事, 如今全有专业公司去做. 所以不少人认为, 邻居的存在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只要能相安无事就满足了. 就在这样的转变中, 2006年的调查告诉我们令人惊奇的数字:

  • 45%的人和邻居只是见面打个招呼
  • 77%的人不太了解邻居家里成员的情况;
  • 63%的人认为自己和邻居的关系一般
  • 62%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重大问题又拿不定主意时才会向邻居求助;
  • 76%的人遇到突发状况不会先想到向邻居求助;
  • 57.7%的人从没有帮助过邻居。

==电子媒介如何让人们变得冷漠==

cnBeta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twitter会使你变得冷漠?》, 有很多人对其中的观点颇不以为然, 但更多情况下是只看了标题就发言, 为twitter打抱不平. 实际上文章说的事情包括所有电子媒体, 不仅有twitter等交往媒介, 还包括电视新闻直播等等. 我赞同文章提出的观点: 电子媒介的传播手段天生的在各种传媒中占据优势, 也同时导致了人们原有的对感情的认知遭遇紊乱, 会引发人们变得冷漠.

首先, 电子媒介传播的海量信息迫使人们抛弃不易理解的抽象感情, 只记住有限的事实.

自从我把twitter同步到校内以后, 发现有人"不堪其扰"而把我加入了黑名单. 其实身处每天数以千计的信息更新洪流之中, 我早已不知道自己具备了筛选如此海量信息的能力.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信息如此丰富的传播过来, 我们只能有选择的接收, 结果就是那些赚取眼球的消息成为赢家. 当你"处心积虑"写出的一条tweet更新没有一个人回应, 不要抱怨——因为你自己同时也错过了很多. 大家都是如此.

其次, 电子媒介通过把包含写作者感情的完整故事拆分成信息碎片, 使得故事对人们的感染力大为削弱.

中国本来就缺少西方媒体那种描写细节, 刻画心理的深度报道的传统, 近年来南方报系的探索才让我们读到了活生生的新闻. 我们了解四川地震, 农民疾苦, 社会不公的种种报道, 都只是因为报道中突出了人物个体的描绘, 才让我们的感觉变得深刻. 墨西哥对中国的隔离措施提出抗议以后, 华尔街日报采写的通讯详细描述了在华墨西哥人的遭遇, 强烈的代入感让你禁不住去想: 如果被隔离的人是我会怎么样? 这就是故事的感染力. 显然, 这是140字一条的短消息远远达不到的效果.

最后, 电子媒介通过狂轰滥炸式的滚动传播, 让人们变得麻木, 不容易被感动.

台湾媒体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为了争取观众, 他们滥用SNG(卫星转播车), 甚至一个什么地方菜价上涨或者推出了优惠套餐的消息, 都要动用转播车现场直播连线, 造成台湾观众感官上的麻木. 社会心理学名著《社会性动物》里面也提到一件事. 9/11以后美国人心惶惶, 草木皆兵. 政府官员曾经劝告大家囤积塑料布, 可以在生化武器袭击时蒙住门窗, 但是专家说这样会直接让屋子里的人窒息. 结果官员们居然说: "我们是说过要囤积那些材料, 但我们并没说过要使用它们!" 往往, 电子媒体的滚动传播就是伴随着类似这样的无用信息而生, 经常有造谣和辟谣的交替出现. 如此下去, 就必然是"狼来了"的现代翻版.

==重返桃花源==

把自己放逐在电子媒介之中的人类, 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基于上面的分析, 我认为没准我们大家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 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日益减弱, 文字则相应增强, 由此带来人类视觉的进化和听觉的退化;
  • 思维不容易进行深度思考, 只浮于表面和片面, 并且容易变得烦躁和焦虑;
  • 人类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出门, 会慢慢适应不同时空之间的交流;
  • 思维对身体的依赖日益降低, 这会为日后的"灵魂出窍"创造条件, 类似黑客帝国里"母体"的东西将具备理论依据.

那么, 你愿意把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身体变成一堆飞驰着的0和1的组合吗? 不管你怎么想, 反正我认为, 虚拟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虚无缥缈, 意味着无法掌握. 能够体会到空气, 阳光与水的宝贵, 能够有真实到可以触摸的朋友和家人, 这才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幸福.

你可以试一试:

  • 在工作学习之余给自己闲逛的时间, 断绝通信工具, 拒绝使用网络;
  • 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沟通, 把一部分可以托付网络完成的事交给邻里朋友来完成;
  • 找几本纸质的好书, 在台灯下用喜欢的姿势一口气读完, 然后好好的感动一场.

写到这里, 突然想起了一个多月以前的"地球一小时". 那个时候包括我在内, 不知有多少人拿着手机上网, 发彩信, 发twitter来直播自己这里熄灯的情形? 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完全离开这个充满信息的世界, 离开电子媒体去放松自己吧. 这样的情景, 还真有点儿可笑呢.

==重写的分割线==

写了两个小时的东西说没就没了. 这篇是重写的….Jason说, 还是Notepad++最靠谱. 我什么也不想说…重写一遍, 眼睛都重影了, 输入法还不争气, 老是选错词…写完就睡觉吧. T_T

55 条评论

  1. ● 和远方的朋友在QQ上聊天, 要比敲开邻家的门容易多了
    → 那就想办法弄到邻居家的qq,然后和他聊天

    ● twitter使你变得冷漠
    → 会不会是人类进化的需要

    ● 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日益减弱, 文字则相应增强, 由此带来人类视觉的进化和听觉的退化
    → 你猜这让我想到什么,对,大大的眼睛,小得几乎看不见的耳朵,外星人

    ● 你愿意把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身体变成一堆飞驰着的0和1的组合吗
    → 这句话写得太好了,重温一遍黑客帝国

    ★ 最后重复一遍我的名言:科技的进步必然以牺牲伦理为代价

  2. 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愿意直接和老师交流问问题,但是那些公布QQ的老师,还是很多人在线上问了问题的,我也是。这是我感谢电子媒介的地方之一。

    你所说的“危机”,我觉得只是变革中本该出现的冲击而已。

    科幻小说告诉我们,将来人们的意识直接可以连入这个虚拟世界,肉体可以退化掉了。

    也许有一天,历史上有这么一笔:古代的人们,一开始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个体沟通速度的变革不能适应,在过渡阶段古人们认为新的技术让他们人际关系冷漠,但是肉体的退化仍然是智能进化的必然趋势

  3. 我觉得,电子媒介给社会关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让人无所适从,但我认为这只是开始时的感觉,慢慢地,人们会适应这种变化,从而进化。
    我想说点肉麻的东西,虽然我和maoz当天不断上twitter,但当我们停下来,相拥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完美的,电子媒介没有给我们带来危机,反而是一种关系的辅助增强。

  4. 扯,我用QQ和家里视频,平时和同学音频,年节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下多好的,没感觉电子媒介带来了人际关系危机,反而有助于人际关系。
    工具只是工具,看你怎么用了。

  5. 看这里的文章,不会让我感到什么信息时代,到处充满了信息。这里是用现代信息区解释我们的生活,写的挺好的,我发现你们这里好像有几个作家在写啊,我看前面有篇写gfw的有点偏激了。但发现你们这里每个作家的文章都结构合理,语言描述很清晰易懂,没有门外人看门内人那种感觉,还有就是提出的各种观点都能用很好的论据来解释,反正一个子–赞了。(我还以为中国个人博客-it类的就只有小众 善用佳软 月光 等)了呢

  6. 觉得因电子媒介带来的危机更多会出现在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对于完全陌生的两个家伙的关系来说,电子媒介还是起了比较正面的作用.正是因为电子媒介,让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成为了现实.

  7. 电子媒介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
    还是应该多出去走走,或许能减少浮躁,带来不错的心情。
    多久没好好读一本书了?图书馆借的书,总是看得断断续续,呵呵。

回复 龙子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