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Google赠送的2个开发者帐号,拥有这2个帐号可以提前体验Google Wave。经过2天的体验,基本上了解了Wave到底是什么样的服务,以及Google到底在想什么。
Twitter上很多朋友问有没有Google Wave的邀请,答案是没有。我也只有2个测试帐号。没有帐号不要紧,我会在这篇文章里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介绍Google Wave。
什么是Google Wave
Google Wave是Google即将推出的信息分享、协作、发布平台,它是一个创新和整合的平台。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团队成员。
网上的介绍不多,因为之前只有少数的开发者和媒体拿到了测试帐号,而且有些报道比较难以理解,根本没有必要将信息细分为“wave,wavelet,blip”,这只会让人对wave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目前Google Wave没有开放注册,根据我的用后感受,Wave在一两个月之内推出似乎不太可能,目前它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不少。
要想在Google Wave推出时第一时间使用,可以在这里登记。
Google Wave的功能模块
目前Google Wave有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整体:
Google Wave的整体界面很有Gmail的感觉。
导航栏:
导航栏上的项目分别为:收件箱、活动项目、全部项目、我(参与)的项目、历史记录、垃圾信息、设置、垃圾箱。
另外还可以自己添加搜索和新文件夹。
通信录:
通信录就是Gmail里的通信录,联系人是相同的。
收件箱:
在这里,信息会像Gmail的邮件那样被展示,未读和已读区分良好。
会话:
在收件箱点击一个会话或新建一个会话(wave)后,就是在这个区域进行编辑。
菜单:
这个Debug菜单是开发者预览版里独有的,正式版里面的选项可能与上面截图有较大的出入。
Google Wave的功能
在线状态显示
如上面展示的“通信录”部分,在线的人头像右下角会带上绿点,和IM一样,每个人可以设置自己的签名,但目前还不能设置状态为“忙碌”、“离开”等。
群发信息
信息可以发送给一个人,也可以发送给多个人,比如下面展示的这一条会话:
多人会话
既然信息可以群发,那么多人回复肯定也是可以的。下图展示的是一个多人会话实例:
富文本编辑
Google Wave的会话都是可以用富文本编辑器编辑的,不是简简单单的twitter纯文本方式。
嵌入地图
你可以在Google Wave里嵌入地图,然后发送给其它联系人:
嵌入搜索结果
如下图,搜索结果可以嵌入到wave中去,包括网页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图书搜索等等:
文件共享
除了嵌入网上已有的信息,wave还提供了文件上传选项,你可以和联系人上传分享照片等文件。在我的测试过程中,上传速度并不理想。
嵌入Gadgets
你可以在wave里嵌入一个Google提供的,或者你知道其URL的Gadget。iGoogle里的Gadgets基本都可以添加,这是我在和Franky的会话里嵌入一个国际象棋gadget,可惜的是,双方都可以控制对方的棋子。
Google Wave的特性
会话重放
当一个会话有很多人参与,并且对话内的每个小条目都有很多回复时,你很可能会感到头痛,因为这实在是太乱了,互联网就是这样让你烦躁的。
Google Wave提供会话重放(Playback)功能,这个可能会按时间顺序展示会话里的每一段小对话,你还可以拖动进度条来看某个时刻的对话。有点像媒体播放器,不是吗?
缩进显示
一个信息条目与其回复会以缩进的形式显示,也就是回复会被内嵌到父条目里。这样能非常清晰地看到回复所针对的条目,这是一个范例:
即时会话
当会话的其他人正在输入的时候,本地wave会显示对方的输入状态。这不是和即时通信工具一样吗?
不是,这比即时通信更即时。你每打一个字,会话的其他参与者马上就能收到,同时还显示输入者的输入状态:
图中是"Jason"正在输入,wave用蓝色标明。
但是这种个即时性有个坏处,你打错字对方也会马上看到。
在线协作
参与一个会话(wave)的人对这个会话都有编辑权,也就是说,各人可以在这个wave里在线协同编辑这个wave。这是一种方式:
会话主持者创建一个wave,接着其他人在后面一起回复讨论,讨论达成后就修改主wave,这里全部过程都是在线即时进行的。
处理信息
对于某一条自己创建的信息,自己在以后任何时间都可以修改。
对于非自己创建的会话,可以将其报告为spam,作存档、静音处理,和Gmail里的操作类似。
支持Google Gears
Google Gears是可以让在线服务变成本地“程序”的插件,在首次使用Google Wave时我看到了Gears的授权提示。可以猜想,Google Wave一定会支持Gears的。
目前Google Wave还不稳定
在我的试用过程中,几乎每隔两分钟Wave就会崩溃一次,同时在浏览器上方出现以下提示: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刷新页面,有时我刷新了又马上出现这个错误提示,需要多次刷新。
Google Wave运用了大量的js,即便在Google浏览器里,浏览器反应依然比较缓慢,也就是有点“卡”。尤其是在展开有比较多回复的会话时,浏览器几乎瘫痪。
在Firefox 3.5使用一段时间后,Firefox的内存占用更是从启动时的80MB上升到500MB。
同时,Google Wave还出现了几次掉线现象。
这个果然是开发者预览版。
Google Wave是一个整合信息平台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Google Wave是一个既有整合,又有创新的交流平台。我曾经在“社会化推荐聚合”里提到,整合是互联网的一个趋势,这不但体现在信息的集中处理上,还可以应用到一个大平台上。Google踏出了第一步。
Google wave与Google的其它一些产品有所擦边,但又有所不同。比如:
1、Wave和iGoogle都可以加入gadgets
2、Google Wave里可以添加一个外部的feed,可以在wave里直接阅读,这和Google Reader有所擦边
3、Wave的即时性很强,有取代Google talk的可能
4、在线协同是Google Docs的一个重要功能,而Google Wave也提供了这个功能
5、Wave与已推出的Google产品最相像的就是Gmail,这从界面和功能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上面这5项,后四项都是我每天必用的,Google将它们整合到wave中带来了便利,当然功能也削弱了不少。
如果对功能要求不太高,基本上每天用浏览器打开Google Wave就能完成大部分事情,这是Google的野心所在。
Google的野心
Google Wave的(即将)推出,是Google称霸互联网的野心的体现。Google Wave平台对谁有威胁?
即时通信工具
Google Wave提供有即时通信的功能。
微博客
微博客,主要是twitter,其红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不同的客户端推动,而这些客户端都是依赖于API的。Google Wave也提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也就是说,Google Wave也可以像twitter那样有无数的客户端,按照上面的功能介绍,Google Wave在功能上是可以取代twitter的。
在线协作、阅读、分享工具等
说到底,Google的意思就是:打开浏览器,登录到Wave,你就无需跑到别的地方了,你在这里就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而在你工作的过程中,Google也大量收集你的信息,为后面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基础(比如广告)。
Google希望通过这个wave,提供一站式的多元化服务,同时还收集你的信息用以强化自己。在隐私保护完善的条件下,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同时,这也将会使得Google拉开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
沙发,Friendfeed 枪的
前排插入!真是激动人心啊!期待!
Google大神,wave+GFW,估计很刺激,冰火两重天。
you get the point!!(一定要加中文才能发布。。。)
啥时候能出个邀请码~~~
不要欺实马~~
是啊,是啊
最好晚点发布 毕竟用着稳定比用的早要好很多
想试用一下!
圈个圈圈,顺便支持一下!
够狠
期待Wave早日正式发布!
期待Wave早日正式发布
WAVE里混几天了 咱都是熟人
占座..
Google Wave开启新时代….
这里还能插入么?鸡冻。。。
SF O(∩_∩)O哈哈~
真的是沙发,这次终于抢到了,Friendfeed 真够实时的。
我用的是fanfou rss
心动澎湃
前排占座
google野心很大啊,不过东西确实好用,可惜天朝用不上,或者说不能用得很顺
第一页,
顶可能吧,让言论自由~
关键还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人们无法联合起来制约我们的仆人——政府…
主仆倒置,现状就是那么糟…
有没邀请,呵呵
要是有视频演示就好了
进入天朝,这东西必成割阉的废品。
前插
真的是很可怕的强悍啊
巨无霸级别的交流方式
有钱了去米国用wave,在天朝不敢啊
进入天朝?我觉得没那么快吧~~~老老实实滴用英文版吧
我怎么觉得一进来就会被封… ——看完 Jason 的截图,我的第一印象
未必,这是一个内部的交流工具,从现在看起来是不具有搜索性的,也就是说外部人员无法看到,所以不一定会被和谐。
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怕传播所谓“反动内容”呢
另外我是 Twitter 上的 @jiehanzheng,呵呵
国内的大佬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安心心地做出这样的产品啊
我们需要这样的服务
这局棋真是妙啊
非常不错。。。
不支持https的话,在中国基本不可用。
占个位
有点期待。
刚才看了下QQ在线人数:58,456,684人
谷歌你要怎么做才能撼动QQ的地位
至少在我身边很多人只知道你是一个搜索网站,更多的却不知道你是什么
你要不要屏蔽某些敏感词汇?你要不要给CCTV行贿?你要不要加入“和谐大家庭”?
我只想说,打入大陆市场且坚持自己风格实在是太难了!~~~~~~~~~~~~~~~
在中国,“遵守本地法律法规”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难。
那天Google中国总裁被评为什么政协委员的时候就是Google全面开发的时候了。。。
被腾讯及其垄断方式恶心好久了,现在终于看到威胁腾讯垄断的希望了。google能不能撼动腾讯这个问题,就像google能不能撼动百度这个问题一样,google创造力太强大了。腾讯模仿能力再强也未必能赶上google创新的势头!
难道这是google的云计算的开端吗?
占位!紧急占位!
Wave来了,野心也太大了,我觉得简单一点才美
期待wave。另:错字改得真快。:D
这东西以后恐怕只好翻墙用……话说这次WAVE好像有点复杂
顺便说一句……看见这个东西,我越来越觉得网络操作系统不远了……
我一直在想用一个词来形容wave,你终于说出来了,是“网络操作系统”。赞一个。
我一直希望GOOGLE能打破微软的垄断地位……
不过WAVE距离真正的操作系统,似乎还有些距离
看来还需要给GOOGLE一些时间啊
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是 Chrome OS 啊,不是 Wave 哦
Wave 只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及时交流系统——很好 很强大
Chrome OS + GAE = Common Net OS
深有同感…
Everything is shiny…看来开发者里边有firefly的fans啊哈哈
内存的问题不会等着chrome来解决吧?哈哈,除非IE能早点死绝。
其实后来我用chrome也上到500MB了
一直很期待。还要继续期待。
感觉在企业应用方面很有取代lotus notes的潜力~
一个月前看过Google IO上介绍 Wave 的演示视频,当时被内容输入实时、同步更新这个功能震住了
这就把你震住了,你也太小白了吧。。。
其实,在QQ还是早期的版本,就有这个实时的功能,对方输入的内容能够实时的显示,即使打错字, 然后删除的操作都可以实时显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者是语音和视频的流行,QQ取消 掉了那个功能。所以,我觉得,这个功能并不是很Nb的功能
传统的telnet BBS里也有这样聊天功能,两个人一个光标,抢来抢去的
开放的那天预计比Chrome还疯狂
个人感觉Wave和Chrome 将会是Google操作系统的根基,要是Gdrive出来,那真的要称霸互联网了。当然,局域网情况特殊:)
GDrive都说了有至少2年了,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那个……悄悄问一句,别怪我多事啊~刚才那段时间没Gtalk了,LJ他们怎么联系的呵?我估计他们现在删帖删的手都抽筋了……
好羨慕……我也申請了,至今沒收到帳號……
看視頻上一點不卡呀,也沒崩潰過,難道Google的視頻作弊了? =.=
厉害。很期待。中国要是有这样的公司。唉,不可能有,人们都在公关了。
确实是这样,国内的关系网络发展的比什么都快,人都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了
对于团队来说的确很方便和节省费用。
是的,这对团队来说是非常有用和方便的。
怎么搞到账号的啊…………等不及了!
没账号的联系人要怎么加入一个已发起的wave?
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问题还真是不少,加入几个讨论组后 Firefox 基本就瘫了,CPU 一下子彪到80&~100% ,还要不停的 Refresh ,在 Chrome 下倒是稍微好一点。
HOHO,好好学习了解一下:三位一体的野心。
不过我不喜欢,我喜欢慢条斯理,不喜欢一下子爆炸让人烦躁的信息。
感觉像是大杂烩,囧。
等开发完了后说不定不会那么多问题吧……
不管怎样,还是继续期待中!
google野心大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在中国严重水土不服…拿4000万出来吧…
哎…看来我智商有点问题…
虽然是一次大聚合…但是他有那么大的意义吗?
楼主说五个功能有四个他都天天用..
那如果说对普通老百姓 一般人 用得着这个东西吗???
希望能详解!
看的我好眼馋啊!
这还没用上呢,大家就开始担心它被墙了!咱们真够可悲的啊!
到时发布了,翻墙也要用!好东西不是墙能挡住的。
貌似技术很先进
貌似功能老掉牙
Google野心越大,我们越方便 呵呵 期待
非常喜欢Google的产品,永远支持Google!
看了不少介绍了,感觉功能的亮点不多
功能上没有多大创新,但将几个功能整合在一起,对于团队的交流就显得十分方便了,这是我对wave的理解。
非常不错的说
估计不久就会有QQ WAVE了-_-#
再次惊叹于Google的技术和创新….期待。
赞一个…
twitter用手机上不了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期待Google Wave.
那个”即时会话”的功能让我想到很多年前QQ的一个叫做”二人世界”的小功能..
这个世界的潮流果然是螺旋形的
Google 所有服务被封,等待可能吧的文章……
gmail服务现在好了,只有google.com被墙了,上海电信
沒被墙啊,我天天用.com ,上海电信
“旗子”是棋子。
没想头了,都被墙了。
我要说,google的这个即时通信技术,我三四年前就见过了,不仅可以即时写字,还可以即时绘画,即时计算,即时一切。这个技术的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应该是中国人的。
哦 是基於Web,用HTML5和AJAX实现的么?本地客户端就免谈了了,ICQ还在那里呢。
恭喜那些要查论文而不会翻墙的老师同学们了。
你不过问政治,但是政治要过问你!
晚上9点左右CHINANET上不了GOOGLE.COM,包括READER,翻译等
现在在家用ADSL也上不了,估计被墙了!!!
恐怖啊,google.com也被封,
那看来离全民断网也不远了,
简单直接粗暴,不让联系。
我的ADSL也貌似有问题时好时坏的。
可其实坏的不是网络,而是现实啊。
只是ISP的解析罢了,用openDNS可以跳过
天朝啊,无赖~!
对今晚的事情说几句话吧
唾液流出来和吐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面对Google Wave,我流了一桌,看到GFW,我吐了一地。
CB上咋写的是by lonelyjames?
Jason哥哥?
可能吧咋不设个“举报”按钮?
(1)2009-06-25 04:55:00 无法打开 http://www.google.com
(2)ping http://www.google.com -> 202.106.1.2
(3)ping http://www.google.com.hk, http://www.google.jp, http://www.google.co.uk, http://www.google.ca -> 202.106.1.2
(4)202.106.1.2 -> 北京市 网通
(5)ping http://www.gmail.com, code.google.com -> 超时
(6)Google 在国内没有 Data Center,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
1)www.google.com 等域名被挟持
2)www.gmail.com 等域名和/或对应的 IP 被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