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团队的远程工作方法分享。

1 月 20 日,我把回广东的计划取消了,留在北京过年。无它,怕死,还没活够。
今晚是除夕,在和父母打开微信视频拜年后,我打开电视开始看春晚,这是我第三次看春晚,作为一个广东人,以往确实不看春晚,完全听不懂北方同学跟我说的各种「梗」。
今晚,是我第三次看春晚,我依然听不懂这些「梗」,听不懂不是我普通话不好,而是我的心思完全不在电视上。
张小龙在 2020 年 1 月份的微信公开课说,会上线「短内容」,今天,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参与内测,它的名字叫:视频号。
很多人会把视频号当作是微信和抖音、快手的竞争,如果从时间线上来看,有些人会认为是迟到的防御。在我看来,微信做「短内容」既不是竞争,也不是防御,而是微信无心插柳做成了中国最大的内容平台后的能力补全。
出发点不同,会导致产品战略的不同。拿抖音和视频号做对比,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做法。
人们总是希望从微信里获得「红利」,视频号可能是一种有节制的红利,对于某些人来说。而对于另一些人,比如我,可能很难玩得起来。
我看到的不仅是视频号,还看到了微信持续从通信工具变成连接工具。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李永乐老师」这个人,如果你没听过,不妨去 Youtube 搜索一下他的视频。他做了非常多的 10-20 分钟的中长度视频,阐述一些复杂的概念或事件,比如中美贸易战如何发生。
如果你看过他大量的视频,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作为一个物理老师,他懂的是不是有点多了,貌似颠覆了我们对物理老师的认知,好像没有什么他是不懂的,他总能把事情讲清楚。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
这篇文章很长,但我保证你看完后能获得足够多对 5G 和产业互联网的了解,可能也会由此想到处在当前位置的你,应该如何去迎接这个新连接时代。放心,我不会和你说「码分多址」之类的人类看不懂的词语,我们尝试用人话来了解 5G 时代的特征和机遇。
作为一个一年更新不到 10 篇的公众号,其实我是很不愿意突然写一篇文章得罪人的,因为在江湖上,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在哪一条小巷子里,会被别人捅上一刀。
但其实我也并不是特别想针对某个人,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我可能会用《旗帜鲜明地认为某些媒体是新一代的咪蒙》。
你看,我只能旗帜鲜明地表达「我认为」,我是不敢「旗帜鲜明地要求别人道歉的」。
微信 iOS 版经过了 4 年多,版本号终于从 6.x 变成了 7.0 。要知道,从 1.0 变到 6.0 ,也是经过了 4 年。这个版本增加不少新功能,比如类似 Instagram 的一日阅后即焚的短视频,但我想讲一个我觉得有长远意义的小功能。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功能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