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短信那么傻,为什么会有人信?

阅读时间 7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3 分钟。

今天早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我那个帐号不能用了,请把款直接汇入工商银行就可以了。卡号:6222 0219 0100 2162 962 户名:陈小可。(15102615817)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这样的短信都一笑而过,删除之,又或者举报到移动公司或警方。

(一条以抗震为理由的欺诈短信)

这一眼就能看出是欺诈短信,为什么还有有人通过发送欺诈短信骗取几百万呢?为什么会有人相信短信内容?

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情况:

1、发送一条短信费用为0.1元。

2、群发短信不需要太多人力资源。

3、假设10000个人中,刚好有一个人相信了短信内容,并给这位陈小可同学汇款10000元(先不讨论原因)。

4、那么,诈骗人可以最多获得10000-10000*0.1=9000元的收入。当然, 还要扣除其它成本费。

你可以看到,在这个假设中,上当的概率是0.01%,但欺诈者却获得了相对成本9倍的“利润”。

一旦你明白这个概率不可能等于0,而且可能比0.01%更高,再者,可能汇款金额是好几万或几十万,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群发诈骗短信,为什么这个“行业”那么好赚钱。

与“响一声电话”相比,诈骗短信更“有效”,下面从几种诈骗短信类型来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中招:

一次性欺诈短信

所谓一次性欺诈短信是只给接收者发送一条短信,然后短信接收者会有一定的几率(即便很小)上当。

1、来自电信运营商的诈骗短信

不要以为只有“不法之徒”才会发送诈骗短信,移动运营商也有可能会做这种事,比如下面这条短信:

“电信朋友告知:为庆贺电信用户突破一亿,向广大用户表示感谢,您只要把此条消息转发十个用户, 您的账户将增加188元话费,我刚刚试过,是真的。”

当你真的贪小便宜群发这条短信,运营商就在那边偷着乐了。

上当原因:贪小便宜。

2、汇款短信1

就像前面提到的:

“我那个帐号不能用了,请把款直接汇入工商银行就可以了。卡号:6222 0219 0100 2162 962 户名:陈小可”

为什么会有人信?

我们不妨想想,下面几种情况下,接收者可能会汇款到欺诈者帐户:

(1)当事人认识一个叫陈小可的人。

(2)当事人刚好借了某人的钱,怀疑是对方催促自己还款。

(3)刚好需要汇款给另外一个人,以为这个人临时换了帐户。

这条短信要遇到以上3种人困难吗?

答案是困难的,但概率不等于0。按照前面提到的假设,欺诈者完全可以乐观地守株待兔。

上当原因:粗心

3、汇款短信2

或许你曾经收过这样的短信:

“妈,我在路上,东西、钱包被人偷了,请汇200元到工行XX处,这是我朋友肖XX的手机,我身上没钱,切记。”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显然无论如何你都不会相信这条短信,但是,假如你是有一个儿子在外地读书的母亲呢?

由于担心自己的儿子,你很可能就相信了这条短信。

和“汇款短信1”一样,这样的短信以一定的概率为基础,但相对前面的短信,这种情况接收者上当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每次欺诈的金额相对来说会少很多,因为假设你是一个学生,你一次叫你母亲要2000元的话,会产生很多怀疑的。

上当原因:担心亲人。

4、中奖短信

响一声电话”里有很多用中奖来作为欺骗手段,短信也会这样的情况,由于这类型的诈骗已经很普遍,为我们所熟知,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因此,这类型的欺诈短信正在不断减少。

上当的理由很简单:贪小便宜

5、SP短信欺诈

1年前,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

“您的朋友13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发送xx到xx收听。”

类似的还有:

“我要走了,有些话一直想跟你说,又不好意思开口,我留言在13xx,你打过去听留言吧!”

又或者:

“你已成功定制了XX业务,每月10元,发送YY到106xx取消本业务,本信息免费。”

不管你发送了短信,还是拨打了短信里提到的电话,你将不得不面对高额的信息费。

前面3条短信里,最具迷惑性的是第3条,这方面,移动运营商方面要加强监管。

上当原因:好奇、粗心。

6、违禁信息欺诈

这类短信可能是与色情服务、违禁物品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会要求受骗者汇款到一定的帐户或者拨打某个声讯电话。

上当原因:受骗者本身存在态度问题。

多次欺诈

一次性欺诈虽然成本低,但成功的概率也低,因此有些欺诈集团采用多次欺诈的方式。

1、银行卡消费欺诈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

1)、 欺诈者首先利用手机向事主发送短信,称其信用卡在某商场消费××元,同时告诉事主这笔钱会在月底从银行卡中扣除,并向事主提供银行客服电话。

2)、事主看到短信后会拨打所留电话询问。对方称自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告知事主银行卡正在某商场消费。当事主否认时,该人会让事主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立即将卡冻结,并留下报警电话。

3)、事主接通所留下的“报警”电话后,对方自称是某公安分局或金融犯罪调查科的“警察”,在接受事主报案的同时,告诉事主为减少损失,要立即将卡里所有的钱转出,并向事主提供银联卡部客服电话,让事主再次和所谓的银行联系。

4)、事主与所谓的“银行银联卡中心”联系时,对方以向事主提供“保险公司全额担保”为名,消除事主担心与顾虑,让事主利用银行ATM机将银行卡账户的钱全部转移到指定账户上。事主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柜员机上输入银行卡密码,将钱全部转到对方账户上。

2、全套短信欺诈

又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欺诈者:我是小胖,我现在在朋友那里,没钱买火车票,你能给我汇300吗?

(为什么选择小胖?因为这个昵称比较普遍,会有一定概率的人相信)

接收者:你发生什么事了?

……(然后是一大堆的预先编剧的对话)

最后欺诈成功

一次性欺诈与多次欺诈的成本与成功率

相对于一次性欺诈,多次欺诈能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行骗更容易成功,但同时所付出的成本更多,不仅仅是0.1元的短信费,还有不同的人员(负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电话线路支出、时间耗费。

因为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欺诈者对一次性欺诈乐此不疲,因为多次欺诈需要调用很多人力资源,成本过高。

小概率,大回报

回到标题的问题,欺诈短信那么傻,为什么还有人信呢?

欺诈者,至少首先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他肯定大致算过获得收入的概率,即便小到0.001%,但一次收入就可能填补所有的支出。

这个概率就是刚好遇到目标人群,比如前面所说的,刚好遇到正准备还款的人、疼爱儿子的妈妈、好奇心重的人、贪小便宜的人

收到此类短信怎么办?

1、相信你的运气不会那么好,不会无缘无故中奖。

2、不要贪小便宜,踏实做人。

3、询问你的亲人或朋友是否真的遇到困难,要亲耳听到他的声音。

4、不要好奇,就像在中国上网一样。

5、遇到SP短信退订或无故定制的信息,首先打电话到移动运营商询问。

6、永远记住所有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官方电话(比如10086,95588),而不是短信或其他人提供的电话。

7、相信人之初,性本恶。

8、如果你上当受骗了,马上报警。

运营商管制

我认为,这种情况,只有实行手机实名制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同时还要规范好SP市场,当然,如果运营商与SP狼狈为奸,那什么都不能谈。

74 条评论

  1. “电信朋友告知:为庆贺电信用户突破一亿,向广大用户表示感谢,您只要把此条消息转发十个用户, 您的账户将增加188元话费,我刚刚试过,是真的。”

    我朋友在奥运开幕式那天收到过类似的短信

  2. 这种事碰到就是概率。
    和网络公司搞推广做网站一样,一个业务员每天打几百个电话,总会碰到的。
    再说这短信,反正是机器发的,每天发个十几万条的,就是碰概率。傻瓜总会有的。。。。。。
    如果没人上当的话,就没人发搞这个了。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才是根本。

  3. 这个汇款的诈骗短信我昨晚上就收到一条,加上此前的已经有N条,难道是我人品太差了…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从我多次收到色情短信(人品…)后进行的统计看:大部分都是在晚上忘记关机,半夜时分收到的,而如果晚上关机了,就不会收到此类短信不禁怀疑是不是移动内部搞的名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