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Google图书搜索”成了热门的话题,在过去的10多天里,“谷歌图书”、“Google图书”等词的搜索频率大大提高。原因是中国一些作家、作协和CCTV联合起来,认为Google擅自将有著作权的图书扫描上网侵犯了作家们的权利。和李彦宏出现在春晚之前CCTV对百度发起猛烈攻势一样,这次CCTV再次联合新华网等官媒对Google进行谴责。一些不明真相的记者也随之附和。
Google图书搜索本来并不引人注意,这回CCTV又给Google带来流量了。
Google图书搜索概况
Google图书搜索是Google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服务,Google通过与图书馆、出版社、作家合作,将图书扫描存档,然后在网上提供搜索和预览。
前面这句话说得这么啰嗦是因为“扫描”、“上网”、“预览”是3个不同的概念。在没有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许可,Google不会大面积提供图书的预览,甚至不会提供预览,即便它已经将一本图书扫描存档。
Google图书搜索的数据来源:
(1)图书馆
Google和一些知名的图书馆合作,将其收藏的图书索引在图书搜索中。
对于受版权保护的图书,Google图书搜索里会提供片段预览或不提供预览,比如王小峰这本书、张抗抗这本书。而对于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搜索者可以阅读和下载整本图书。
(2)出版商
同时,Google还与一些出版商和作者达成协议,他们的图书也会出现在Google图书搜索上。和图书馆计划中受版权保护的图书一样,这些图书会提供很小的片段预览,以帮助搜索者决定是否购买该书。
Google图书搜索提供预览的方式:
1、无预览
在出版者或作者明确要求不允许提供任何预览的情况下,Google图书搜索只提供图书的书评、作者、ISBN等周边信息。如《Harry Potter》。
2、摘录预览
对于有版权的图书,Google提供图书的片段预览,这些预览由两三行字组成,而且是不可复制的图片。例如抗议声很大的张抗抗老师的这本书。
3、有限预览
在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许可的情况下,Google会提供一本书的有限预览,有限预览比摘录预览提供更多公开的内容,比如徐静蕾这本书,至少一半的页面是可以预览的。但这些预览材料是pdf文件,无法复制。
4、全书预览
如果一本书没有版权、版权已经失效、出版社或作者允许公开,Google会提供这本书的全书预览,比如《论语》。
和抄袭内容满天飞的中国互联网不一样,Google提供的每种预览方式都会包括书籍的出版社、作者等权利信息。
世界图书馆
Google之所以要扫描图书无非有2个目的:
增强自身的数据,让其搜索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公司当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图书里包含的信息比互联网上的更专业可靠。
让图书检索变得更简单,构建世界图书馆
写过论文的朋友肯定知道翻查资料的痛苦,如果所有的图书都能在网上检索,事情会变得轻松很多。即便不能下载,知道某条信息位于某本书的哪一页也极大地方便了后续查找。
大学图书馆一般都有书目检索系统,里面可能会包含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但这些数据库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因为技术原因,搜索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搜索缓慢。
因此,构建一个世界性的、资料大而全的数字图书馆是有必要的,这不但可以让知识永久保存下来(试想纸质图书什么时候会湮灭掉,但电子数据几乎不会丢失),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查找资料。如果人们愿意,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检索出来的纸质图书或电子文档。
而要构建这样一个数字图书馆,要么由联合国来筹划,要么就是由利益驱动的商业公司来构建。明白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Google要推出图书搜索。
纠纷
前面说到,Google图书搜索里的内容的其中一个来源是合作图书馆。前些年,数位作家和出版社联合起诉Google,他们认为Google在没有获得他们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制作电子版图书是侵权的。
Google之所以这么做,因为Google认为根据美国版权法“公平使用(Fair Use)”的信条是允许的。于是Google提供了从图书馆扫描出来的版权图书的片段预览。
图:图书片段预览
这场关于版权的诉讼一直到了今年才有了结,双方同意和解,正是这一和解协议引起了国内一些好事的人注意,从而掀起了“反对谷歌侵权”的风暴。中国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十分尊重版权。
和解协议
Google与作家、出版社达成了和解协议,协议仅在美国生效,根据和解协议,作家或出版社可以要求Google不扫描特定著作,或将已经扫描的书籍从Google图书搜索里移除。而如果作家和出版社不提出排除或除外请求,Google将享有以下权利:
1、继续数字化图书
2、向公共机构出售对电子书籍数据库的订阅
3、出售对个别书籍的网上查阅
4、出售在书籍的插页做广告
5、显示书籍预览或片段
6、显示书籍的简介、目录等周边信息
或许我们会有疑问,这不是霸王条约么?为什么作家和出版社愿意和Google达成这样的霸王条约?
因为根据和解协议,作家和出版社将会获得较大的利益:
1、作家和出版社可以决定版权图书以何种方式展示:全书预览、收费预览(价格也是可以自行决定的)。
2、Google图书搜索收入63%将支付给版权所有人,这些收入包括前面提到的广告、出售等。
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量。
4、获得至少60美元的赔偿。
其实60美元的赔偿不算什么,基本上可以忽略,作家和出版社愿意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收入的分成,用过Google Adsense的人肯定知道,Adsense广告收入是很可观的。
如果你身在美国,你将能看到Google图书上的收费阅读功能,因为这个和解协议适用于美国境内。
中国作家的抗议
《新京报》2009年10月15日报道中国“文著协抗议谷歌侵权”,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表示,有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部图书未经授权就被谷歌使用。文著协将代表作者,维护中国版权合法权益。张洪波称,文著协也是今年才知道谷歌数字化图书馆中收录了未经授权的中国图书。
在报道中,《新京报》的记者强调Google只会对版权所有人支付至少60美元的赔偿,而只字不提63%的收入分成。其它媒体的报道也几乎没有提及收入分成这一点,甚至有媒体断章取义称Google仅支付60美元的赔偿。
CCTV2的《今日观察》也跟进了这一事件,报道视频如下:
看不到视频可以点击这里。
节目开始时,评论员刘戈做了一个荒唐的比喻,大家可以重点注意一下。
中国作家的抗议其实和当年美国作家的抗议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中国的媒体将问题扩大化,我甚至认为很多作家根本没有用过Google图书搜索就跟着其他人一起抗议,他们是真正的不明真相、被煽动群众。
默多克式的叫嚷
互联网提高图书销量
传媒大亨默多克经常谴责Google免费在网络上提供新闻搜索,认为那样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新闻集团旗下的所有网站却没有一个在robots.txt里禁止Google,因为默多克即便已经白发满头,他依然能明白,没有了搜索引擎,他旗下的媒体更不好过。所以默多克叫叫也罢了,根本不需要理会。
叫嚷着被侵权的作家也是一样的。在互联网时代,试想如果一部图书在网上无法搜索到任何片段、没有任何介绍,谁会去买?现代人谁有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翻阅图书?单靠口碑图书就能有很好的销量?
扫描不等于商业用途
Google图书搜索没有提供有著作权的图书的全书预览,反而提供其中的片段和简介,方便搜索者决定是否购买,如果这种做法也是侵权,那提供图书目录的当当网、提供书籍简介的豆瓣网是否也有侵权之嫌?
图:当当网上的张抗抗老师的图书《你是先锋吗》
是的,Google和当当网不同,Google还将图书扫描存档了。但是,就像个人购买图书一样,我们可以私下扫描图书、将图书存档到电脑里,这都是允许的,因为我们没有将这些资料用于商业行为。
同样的,Google也没有这样做,它做的事情和图书馆、和我们做的是一样的,它扫描了有著作权的图书,但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开,也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在权利人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提供比当当网还少的图书简介和预览。
既然不能用于商业用途,那么Google扫描图书的用意何在?
长远来看,被扫描的图书肯定是要放到网上的,Google是在等待权利人的允许。
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图书数字化是时代的趋势,纸质媒介终将被淘汰。与其进行诉讼,不如选择合作,作家、出版商与Google进行合作对于双方,乃至于全球网民都是有益的。因为:
1、Google可以极大其数据库,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作家、出版商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搜索平台促进作品的销量,同时参与广告分成,获得额外的收入。
3、网民能免费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在网上就能获得资料,免除奔波图书馆的烦恼。
很多音乐网站都提供30秒试听服务,这个试听服务侵权了么?版权所有人为什么没有意见?因为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图书预览也可以效仿音乐试听,盈利前景是可以预测的。
阴谋?
谷歌今年年初被CCTV整了一次,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谷歌因为在搜索框里提供关键词提示,而这些关键词提示不加人工干涉,被CCTV的专家们认为谷歌是故意为了吸引流量而做的“违背道德”行为。当时,在谷歌搜索框里输入“儿子”,就会出现“儿子和妈妈好爽啊”等关键词提示。
不知道是专家装傻还是真傻,这些关键词提示都是根据搜索频率决定的,中国网民爱搜索这些东西,责任却在Google身上去了。
CCTV2的《谷歌的无礼颠覆了什么》专题里,其中一位评论员对Google图书搜索表示担忧,他担心Google会故意挑选符合美国价值观的图书进行扫描。这个“担忧”到底暗示了什么,稍微动脑就能想到了。
同时,新华网、人民网(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相继出现抨击谷歌的舆论,醉翁之意在哪里,也是稍微动脑就能想到的。
(更新)人民网的无耻反击
2009年10月23日下午17:47分补充更新:
新华网刚刚发布一篇题为《谷歌标明"人民网读书频道可能含有恶意软件"? 》的新闻,内容主要认为Google不满人民网大面积报道Google图书搜索侵权行为,从而将人民网读书频道标记为“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摘录部分内容:
从谷歌已经无法直接点击进入人民网读书频道了。记者随后向人民网了解情况,据读书频道负责人介绍,这个情况他们也 发现了,已经有不少读者反映此事。但通过技术部门诊断,人民网读书频道页面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相关恶意软件。“况且读书频道与其他频道共用一台服务器,为 何只有读书频道被注明含有恶意软件?谷歌的检索结果里还有一个是繁体的人民网读书频道,点击去其实还是简体版本,就没有提醒含有恶意软件。”
但如何解释谷歌的检索结果?“原因很简单,我们从20日开始关注了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侵权中国作家的事情,并且做了相关专题。21日就被如此恶意封杀了”,读书频道的负责人解释到。
众所周知,Google搜索结果对恶意链接的判断,数据是来自第三方的StopBadware,Google将一个网站标示为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是因为发现了该网站里确实存在恶意代码,为了保护搜索者的安全,它就加上了那样一句标识。
那么,人民网读书频道的负责人的回答是无耻还是无知,相信大家可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
附:Google对人民网读书频道页面的安全诊断报告:
占位~
原来不只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有大量不明真相的作家~~
我觉得这个淫秽书刊毒害特别大。就是我一个同学,他以前,就比较好奇这些东西,他就自己买淫秽书刊来看,搞得那段时间心神不宁。后来国家打击淫秽书刊,他就没再看,那段时间好了。
结果后来他又发现,通过新华字典这样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可以找到这些淫秽的字词。然后就把这些字拼起来阅读,后来导致他又反复了。
经典
又见心神不宁,这段话呢是会把CCAV给惹到。
看了这段话,我又心神不宁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13的ID简直一流氓
额,是啊~~
汗~~~
你的域名太牛逼了,汗啊
确实,通俗易懂!
强大的域名和牛比比的翻译!!
真是无比经典
为此韩寒写了一篇博客专门评价了google图书馆一番,还是说的较为耐人寻味,孰是孰非,留给后人去评判吧。。这是韩寒写的文章:http://www.cnbeta.com/articles/96226.htm
韩寒的评论不错:“中国图书的价格一直很低,最主要是起点太低,最早的图书因为承担了宣扬政治思想的洗脑功能,所以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并不是一种商品,一直遗传到现在。”
我很少看电视,看小丫电脑浏览器左上角。。。请问这个栏目是百度赞助的吗?不是整个栏目的话,至少是这期!
看完沙发
第一次?
其实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话就会明白gogole在中国的难处。部分局长啥都不懂,但是年底的时候又要写年总结,要政绩。于是就会随便找一两个东西来开火。同理在季报月报甚至周报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见怪不怪。畸形的用户+强势甚至无脑式的监管造就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应用。
这个我曾经做过甲方,折腾了不少你这样的人。
深有感触。
最后我自己都受不了辞职了。
其实,有些电子政务什么的,乙方也不见得比那些个局长专业,我曾经就见过连html都不会的所谓 “架构工程师”。
跟他们一说话,我就崩溃了。
感情我在跟一群二百五一起工作。。囧。
这个肯定有,第一,在政府部门做的人,有很多都是靠关系进去的,起码在我接触过的客户里面(某省某局信xx合处尤甚);此外,能做政府项目的公司,没有一定关系也是搞不到的。因此,两方结合就产生出一堆政绩工程。小弟之前的那个就是,偌大的投入,但实际上是没用的。验收的时候还提出几个概念上就不靠谱的东西。
还好,准备离了,受不了。
没错没错。
就说我以前那个地方,某某局。
他们工作的时候,桌上都有两台电脑。
一台是内网,号称是保密的;另一台是外网,号称是极度危险的。
但实际情况是,内网里边系统和杀毒软件得不到升级,病毒木马最多;外网电脑虽然也可以号称是病毒库,但总比内网情况好一些,问题很容易上网解决。
这个局里的网络速度非常快,下载什么的基本上都是1m/s的,看电影不用下载直接点开就看。有人上班,非常忙,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然后打开播放器。。。然后到点儿吃饭,一天过去了,然后下班,还说很疲惫。
虽说这某局里网络环境非常好,但是大多数领导的电脑都是闲置不用的,甚至有些电脑直接摆在地上作为文件架子。
为什么呢?
原因有2个:
1、会多。大领导们天天开会,用疲于奔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有时候开会一直开到第二天4-5点钟,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接着还有乱七八糟的、让人晕头转向的、昏昏欲睡的会,根本无暇顾及上网或者网上办公。所以,大领导办公室里边肯定有床,有卧室的。基本上都会有。确实忙。
2、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开机按钮、电源线。更别提什么上网了。
呜呜,我们能抱在一起哭吗?
说完领导,再说小兵们。
我没有认真总结过,只是大致的分一下,大概分成那么几类吧。
1、确实做点事的,这种人确实有,不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好人倾向,善于左右逢源,协调各方利益,夹缝中求生存。
2、什么事都不做的,很简单,就是刚才说的那些个上班看电影的那些。
3、巴结领导的。这种人是危害最大的,人人都不喜欢,但人人都怕遇到这种人。这种人,一方面讨好上级,上级的指示言听计从,无论什么直接说:”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打压下级,因为事情反正不必自己亲自去做,任何上级下达的指示,都交由下级完成,让下级想办法,他坐享其成。
任何下级有什么不满情况,他会恶人先告状,先把这个不听话的下级搞死再说。然后对上级封锁消息,不让上级知道任何他工作上的失误。还对下级威胁:”你先股不想干了?“。
当然了,第三种人往往升官比较顺利。我猜,这是贪官人才的主要来源。
哎。以前不知道,现在到单位里面才发现,社会就他吗的是这样!!你说的三种人还真是单位里的百态!
我就是可怜的第一种人……
我。。。+1
我,也+1
图书搜索收入的63%……这非常多啊。CCAV和作协这帮没文化,没经济头脑的家伙,我就不说什么了。
某些部门不是没有经济头脑,而是太有经济头脑了。肉就要被人拿走了,好歹咬几口抢点骨头吧。
还有37%没交出来——他们的逻辑一贯如此。
google放弃天朝市场吧。这里不作恶活不下去。
好文章
除了中国青年报之外,国内难得发出的声音
cctv就是傻x!他的老板也是!
不是”他”是“它”,知道吗?
他的后台可是开party的 啊
图书搜索真是好东西啊。。。。。好东西呀好东西~~~
哎呀呀 又是一篇GOOGLE的。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搜索引擎已经和GOOGLE链接起来了
文章说得好,一帮砖家 都是SB
谷歌图书真是一个好东西。在网上看正经的图书,比看奇幻小说好多了。——有谷歌图书,我便有了非常充分的理由泡在网上,也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别人上网的方向。
我认为是故意找茬,一直搞到google认为在中国无法生存,主动离开,这样封杀就顺理成章了。因为google总是提供先进的技术,让信息的交流和获取更加的容易,而这,,在天朝是很危险的。CCAV只是帮凶,顺便刮点油,虽然它不差钱。
明明写好了,为啥要隔夜发呢?
在中国谈版权不是一件可笑的事吗?
兲, Z国居然有作协这个东东, 余含泪王幸福之流。。。哎。悲哀。。。
谷歌永远是对的???楼上那么多人想说的是这个嘛??
没这么说,只是这件事Google是对的。
Google办事很严苛的,早先Google日本出了乱子胡搞,Google就把日本公司的网页排名PR值给降了下去,算是严于自律吧!跟《三国》里诸葛先生的自贬有一拼!我也是年轻人,没见过外面世界,不过还是不要把外面想太好。上面不见得就是危言耸听的。
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名列被批斗群众范围了。。。。
Google是伟大的,我们是卑鄙的。
谷歌如果退出中国,上网还有什么用?
……我觉得Google还是先应该同中国作家商量过之后再扫描,毕竟这方面在中国国内没有相关协议或者法律法规,所以无论Google的协议再合理,也不能自作主张啊……
你到书店,看中本书,结果营业员不让你碰……
先留名再看!
其实王小峰那篇也算说明了为什么要有霸王条款了。
你要是一家一家的谈,估计等几百年后才能谈好。
那时候google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所以他们要搞霸王条款,这个很眼熟吧?记得以前看报纸,郑百文重组,公告里搞了个默示原则,你不来,就算你同意。
Google的条款跟那个公告类似,只不过允许随时退出而已。
不管这事情结果如何,我都要说,发明这个霸王条款的是个天才。
那个啥,带三个表那个人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天反复提到GFW。主要问题是最后一句,这是正理。前面都是鬼扯,掩人耳目的。我猜
http://books.google.com/books崩溃了吗?上不去啊
还没有GOOGLE DOCS 和 GROUPS那么多流量,暂时可以正常访问……
唉,又是集体围攻。
韩寒居然还在CCAV2里说“大概就是因为这样(不尊重版权)谷歌才做不到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吧。”
无话。
韩寒,WenMan.
像少年啦飞驰 –无预览可用;三重门–无预览可用;长安乱–无预览可用;光荣日–无预览可用;通稿–无预览可用;零下一度–无预览可用;毒–无预览可用;韩寒五年文集–无预览可用;韩寒–无语了可以!
韩寒发了一篇blog说了一下这个事
最近经常有记者问我关于谷歌图书馆将包括我在内的几百名作家的图书扫描以后免费放在网络上阅读一事,做何感想。我当时对记者的回应是,这是不可以的,这不是一个大企业的态度。
后来我仔细查了一下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现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得到的资讯是否全面,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分成两种的。
第一种,假设谷歌的确扫描了全书,并在网络上提供免费阅读和下载,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是非法的。管你事后事前给钱这不重要,这尤其对传统图书作家有巨大的伤害。
第二种,假设谷歌扫描和摘录了图书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些段落,并没有提供全文阅读,可显示和阅读的字数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内,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行为违法。
我并不知道谷歌属于哪一种行为,如果是前者,严惩不贷,如果是后者,被人陷害。
–韩寒
奇了,看来昨晚CCAV2播的对韩寒的电话采访还在不明真相中
韩寒说的没有错。
但是google图书的有限预览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全书的80%-90%,和全书可读已经没有实质差别了。我认为这已经达到了破坏版权的程度了。
顺便,“但这些预览材料是pdf文件,无法复制。”–>”这些材料是ePub、图片文件,不可复制,可以下载”。
这网站真是奇了,一帮人都在叫嚣google是个奇站,做啥事都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自己国家的搜索引擎、zf、官员都是垃圾。敢情这是个汉奸网站吧?我还真是来错地方了,百度应该把你们网站完全封锁才好,真是看了让人来气。
其实想想韩寒说的也是对的,在我国范围内,都得给zf交版税,不然搞死你!!呵呵!!!
其实 Google 数字图书馆的涉及四种人的利益:一是作家,二是出版社,三是竞争对手,四是我等普通网民。对普通网民来讲,谷歌数字图书馆降低了读书成本,是好事;对竞争对手(例如Amozon)来讲,谷歌数字图书馆会影响 Kindle 的销量;对出版社来讲,谷歌图书馆会影响他们图书的销量,尽管有可能提高当当的销量;对作家来讲,不服的可能是嫌谷歌开的价太低。而这四种人中,只有作家和出版社的版权问题妨碍谷歌图书馆的进展,但这些最后都会通过钱解决,所以我们还是等待谷歌数字图书馆明年正式开张吧。
终于明白李开复为什么要离开了
刘戈的比喻不算荒唐……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
文章写的漂亮,订阅好久了,这篇一定要进来留言一下!
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
找不到下载GBOOK书的链接 难道全部收费的?
Jason的文章一向匕首投枪,没有半点脏字和牢骚,也能将某个利益集团的动机剖析的入木三分!
“中国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十分尊重版权。”
这句话真够犀利的!
我们或许早该拿版权问题开开刀了,但是偏偏开刀的对象是最让人抓不住把柄的一方。
中国的媒体和政府,今年我们闹的笑话够了。
不要再闹笑话了!
这样下去,中国网民何以有脸面立足于世界网民之林??
感觉google在中国实在是不好做下去的。中国的“特色”太多了……好文章,转载了。
很有意思
嘿,我就奇了怪了,说Google盗版的又不是只有中国,又不只有朝廷台,您老对国外的那一大堆诉讼选择性忽视,合着中国人的版权就不是版权了?中国人保护版权就是别有用心了?中国人用个盗版就罪该万死,Google盗版就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早就说GFans都有被害妄想症外加装B综合症,凡事Google的都是正确的,凡事质疑Google的都该去死,好了,在下明白了
还好留言里还有个把脑袋没被驴踢过的兄弟,万幸
谷歌这么难干脆从中国滚蛋了吧,洋大人怎么过的惯这种童养媳的日子哟,而且我超想知道GFans会不会真的集体移民美利坚,或者悬梁自尽拔剑自刎剪了网线退掉宽带,谷歌如果退出中国,上网还有什么用?楼上有人这么说
把文章多看两遍,你才是“脑子被驴踢过”。
仔细看文章。
扫描 上网 预览
这三方面作者已经特地的描述过
本身的意义是不同的。
没有预览,只有出版社信息,算侵权?
有限预览,提供部分章节——这类都是出版社谈过的。
我甚至还特地找过inauthor:毕淑敏
没有一本提供预览。
要么是摘录,要么是无预览可用。
如果短短一行介绍也算侵犯作者权利,那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人是个主页在百度空间的家伙~~~跟他讲没用~~~这人跟LYH有某种关系
要是Google的空间被封我也不至于沦落到用百度空间啊,最近几个月网络相册就没正常过,悲剧啊
如果这个纯粹是商业问题,那37楼你说的没错。但是问题是,在中国不存在纯粹的商业问题。在这里留言的还算不上google fans吧?反而您的二进制逻辑让人不得不认为脑袋被驴踢过了
被飘柔了,
脑袋给门夹了,
现在貌似反Google党的声势也渐大了。
即使是纯粹的商业问题文章也已经说清楚了,60%的回报(这还仅算广告)37楼的仁兄可知道什么概念?反倒是你开口就骂脑袋被门挤了,你让别人怎么看你的素质?
如何让没脑子的人变成用脑思考这是一个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
麻烦您先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华夏风雨60年,喂饱蠢货13亿。
在这里可以容得下唱反调的,可在和谐的百度就不一定容得下啦
政府自己知法犯法,还好意思对别人开炮。我经常用GoogleBook,Google还是挺尊重版权的。
原来不明真相的是专家和记者啊哈哈。
google图书还是很好的,不会无缘无故侵犯版权的。
好文章!
谷歌图书馆计划,我用三个字来形容:稳!准!狠!严格按照版权条约实施,进度一点不拖;提供扫描书籍清单以及对外发布“霸王”和解条约,逼迫版权所有者自动现身;当某些不明真相的人自动跳出来代表人民痛斥谷歌图书馆计划,省却了谷歌巨额营销费同时带来巨大流量!佩服,佩服!
可以预见的是,Google将凭借其图书馆计划继续称霸武林,经久不衰!而这个期限要多久?我还指望着毕业写论文是能受益于此项目,远远甩开那些垃圾的什么万芳,维铺数据库呢!
万芳,维铺能叫数据库,整个一个回收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http://www.prccopyright.org.cn/News_View.asp?NewsID=28
”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
贵国法律不完善,“等”的意义严重暧昧
这里说的是复制本馆…而不是说可以从别的地方复制过来,也就是说图书馆还是先要去买的 = =
Google买了吗?
取得了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授权
支持Google,政府整天想搞Google.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一直在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感受,您帮我说出来了
Google虽然也有不少缺点(可能吧里有相关文章,请骂“GOOGLE党”的同志们看看),也有不少人不爱用GOOGLE,但是某些人为了某些原因,自己看不惯GOOGLE就算了,还不许别人用
原来我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谷歌原来并没有全文预览;不过这样的话似乎对于用户而言用处减小很多了啊。这样还不如直接去当当网看介绍……
呵呵,你看没有全文预览咱们的作协和电视台都能把Google搞成这样,有了还得了?
说白了不就是某协某台想讹一笔么?呵呵。
哥们儿说的太对了,太有才了,寓意深刻啊,我还以为只有周树人先生有此才华,原来你也是一高手,佩服加赞同。
SB评论员的SB比喻,难道他在暗示Google这样一弄,其他的纸质图书都没有销量了吗??否则怎么能够叫把庄稼拿走了??顶多是拍拍照去卖照片吧,难道庄稼就这么没有自信自身带来的价值小于照片带来的价值??
自己的书一下子被弄到了网上,那些作家跳出来本也无可厚非,跳出来的作家估计平时也不太上网,书架就是他们的墙。不排除有些作家宁愿不要63%分成也会和谷歌干上,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更何况中国作家从来就身不由己,这次好不容能出来争一回,当然要一雪前“耻”。只是关于谷歌的事放在中国,总能掀波澜,让人想到阴谋论。再者,有些作家的书实在6不怎么样,我还是建议谷歌图书还是不要收入了。建议扫描再一遍博客吧,虽然我知道这很傻,63%的分成给博客作者算了,哈哈
说得好~
已报告的攻击站点!
位于 book.people.com.cn 的站点已经被报告为攻击网站,而且已根据您的安全首选项而阻止。
果然是一群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说得好……
人民网(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
担心故意挑一些美国价值观的书?问题是得有人读啊?三个代表免费送有人要吗?
谁说没人要?只要免费送我就要,至少能当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宋大妈的自传《月子》的用途,嘿嘿!
真要送的话,大家都得要,不要也得要
评论员不是叫“刘戈”吗,写成张戈是故意的吗?
谢谢提醒,已更正。
1.我们亲爱的评论员先学学英语。查查google的中英文分别怎么读,不要不三不四。
2.你父亲和母亲生下你,征求你同意了吗?
3.你们去告豆瓣。
4.赞张平教授的说法。“如果真的”。
5.Google为在中国普及版权意识功不可没。
我见识了耍流氓的新境界。
说点尖刻的话,这些人的书连盗版都没人买。
谷歌给脸,他们不要脸。
“新华网、人民网(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
这句话太经典了。
试想纸质图书什么时候会湮灭掉,但电子数据几乎不会丢失
哈哈,现实情况也许正好相反
我们的文化快要烟灭了,在外人的保存下苟延残喘。
还有几个人会读中国的经典著作,大多数都喜欢吃垃圾食品。
谷歌图书很早就在用。 非常不错。
阿禅最近最好最一针见血的文章!!!好!!!
明天我考试,加油!!!
不好意思Jason,有三点我想指出:
第一,你说“扫描不等于商业用途”,但是谷歌确实将这些书籍用于商业用途了,这包括建立谷歌自己的全文搜索数据库以及提供了部分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的部分预览,同时谷歌在预览的网页上投放了赞助商链接。实际上即使没有投放赞助商链接,谷歌建立全文搜索数据库这件事本身也是很值得争议的。
第二、你说构建一个世界性的数字图书馆,“要么由联合国来筹划,要么就是由利益驱动的商业公司来构建”,这点也有失偏颇。谷歌不是第一个将公共领域的图书数字化的组织,事实上你很可能听说过OCA以及archive.org,他们所做的工作有一点类似于开源社区。
第三、谷歌在和美国的图书馆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不作恶”的,谷歌和与其合作的图书馆签订有协约,根据它们的约定,这些图书馆不能与第三方进行类似的将图书数字化的合作,换句话说谷歌想买断这些图书馆的资源,不过正因此有一些图书馆不愿意和谷歌合作而转而与OCA合作。
最后还想加一点,谷歌将其与美国出版商协会等所达成的协议放到google.cn的网站上,我个人觉得是很可笑的,因为美国的在线购买图书的市场和中国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其次谷歌这么做也根本是对中国司法的藐视,好像有“我在美国达成的协议照搬到中国你也就从了吧”之意,再其次,谷歌在中国其盈利能力与其在美国又不具可比性,凭什么让中国的作家接受它的63%的利润呢?
嗯,也很有道理。
在美国谈过最好也来中国谈一下。
连个招呼也不打就上了,是有些不懂礼貌。
jason的观点完全是在替google做代言的姿态,让我读起来非常不舒服。photo的观点很支持 写的很好
> 第一,你说“扫描不等于商业用途”,但是谷歌确实将这些书籍用于商业用途了,这包括建立谷歌自己的全文搜索数据库以及提供了部分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的部分预览,同时谷歌在预览的网页上投放了赞助商链接。实际上即使没有投放赞助商链接,谷歌建立全文搜索数据库这件事本身也是很值得争议的。
“提供了部分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的部分预览”
提供预览的图书并不是由Google随意选择,而是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开放预览,这样没有侵犯谁的权利。
“谷歌在预览的网页上投放了赞助商链接”
投放赞助商链接的收入,Google已经向著作权人给出一个offer愿意将这些收入与他们分成。著作权人如果自己不想要这个收入,也可以拒绝和解协议,让Google把自己的作品撤出搜索结果。
本文写得很好哟,读起来很畅快淋漓,
就可惜还是该看的人都不看不想也不听,
不明真相的作家们高举XX的旗帜,被人当了枪使,
谷歌这么下去不行啊,它们控制了大部分的舆论啊。
除非等到新人换旧人,谷歌该怎么翻身啊?
那些人是真不懂还是装傻。经常喜欢选择性失明
图书馆数字化首先绝对是一件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事情
我义务整理过一次图书馆。。。。。深有感触
对于版权问题,我觉的那帮人言过其实,可能主要目的就是炒作一下,要不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原来中国有这么多作家。。。
如果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都要考虑版权问题,21世纪建成?没戏
有人提供你一条买书的渠道,63%的分成,我想这很多作家求之不得
Google也没有公开你的书籍,仅是很小的一部分
自我感觉侵权,你怎么不去问问中国的音乐和游戏的版权/。。
而且作为一个写书人,而不是商人
传播思想,寻找知己是主要的目的,如果连这样的胸襟都没有,谈何写书
就算这次作协赢了,所有提及书籍都撤下,想再放上去的时候看你怎么求Google
本就是时代的潮流。
那帮作家,一是想炒作,二是想赚点赔偿,然后把赔偿款拿去到百度做竞价排名做宣传。。。。
这么有意义的事其实本来应该我们国家自己来做的,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假手于外人,悲剧啊。
我想看论语,去书店一看,好几百块呢。TMD,凭啥那么贵?论语的版权貌似不属于任何人吧。凭啥那么贵?
我喜欢这句:中国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十分尊重版权。
看看人家百度去年塞了朝廷台几千万~~看看~~效果出来了~
Google:病在肌理 人民網:p,老子沒病 沃草膩馬鼻
去死吧 为什么都骂CCTV你谷歌那么做真合理吗!?我不这么认为谷歌这么做确实有侵犯版权的嫌疑好不好 Google不是什么都好 就像中国有不好可就不可以说她都不好吧 你说我是托也罢 我就不认为Google 这次做对了
您其实应该说些更有说服力的话的,真的。
同意鹿角
人家Google是拿数据说话,而淫民网的言论纯属自慰。
跟GMD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