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媒体 的文章

来一张图片,其它全靠编


2019 年 4 月 24 日 – 下午 7:55

作为一个一年更新不到 10 篇的公众号,其实我是很不愿意突然写一篇文章得罪人的,因为在江湖上,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在哪一条小巷子里,会被别人捅上一刀。

但其实我也并不是特别想针对某个人,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我可能会用《旗帜鲜明地认为某些媒体是新一代的咪蒙》。

你看,我只能旗帜鲜明地表达「我认为」,我是不敢「旗帜鲜明地要求别人道歉的」。

博客

媒体人就是矫情


2018 年 5 月 26 日 – 下午 3:30

我一直觉得媒体人很矫情,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虽然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我还是要发篇文章说一说。之所以说媒体人矫情,是因为他们总是觉得别人抄他的文章、洗他的稿。

其实,这是别人看得起你。

博客

如果微信是新浪的


2013 年 6 月 2 日 – 上午 10:32

这篇文章实际上去年12月31日就寸到可能吧的草稿箱了,考虑到工作的原因,文章发到了极客公园,但作为自己今年写的数篇文章之一,发到可能吧或许更有意义。这不是一篇时效性的文章,应该还可以一读。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标题党文章。

等等,你真的没想过如果微信是新浪的,微信会是怎样的形态么?抛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期看到有些媒体同行在讨论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有些人从看好变成不看好有些人认为不用则必死。这时,互联网分析师应该站出来说,“不能用老的方式在微信上做尝试,要用针对微信的方式,你们之前肯定都做错了”。嗯,互联网分析师肯定是对的,至于你问他们应该用什么方式,他们肯定会说,不同的帐号要用不同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其实,方法很简单,让新浪接手微信就行了。

1

庭院深深


2010 年 4 月 4 日 – 下午 7:34

可能吧已经连续几篇文章讨论时政相关话题,本次为大家带来与社会话题有关的一篇深度报道。

几个小女生在现代互联网的驱动下,给自己搭建了一个架空于千百年前,存放心灵的深深院落:她们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徘徊在虚拟的玉勒雕鞍之间,用来消解无穷的寂寞和无奈,彼此支撑和安慰。当原本私密的院落遭遇雨横风狂,她们无计可施,在网线的尽头默默流泪。此番打击之后,她们还能否保卫自己仅存的精神家园?

2010-4-4 19-25-16
题图:“宁清宫”贴吧一位管理者的签名图片。下面的文字是:“无论身处何地,你在,我就不怕。” 图/百度贴吧

怎样观看纪录片


2010 年 2 月 7 日 – 上午 3:21

几天前韩寒在博客中贴出了一部纪录片《海豚湾》。我看了这部片子,没想到越看下去,就越兴奋。我的思绪从海豚飘到环保,又飘到纪录片的宣传和呼吁功能,又飘到我们对好多国外纪录片的过分敏感。最后我问自己:

  1. 《海豚湾》这样的纪录片为什么能打动我?而另一些片子为什么不行?
  2. 《海豚湾》等影片怎样影响了我的思维和行动?看片前后相比,我的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
  3. 国外纪录片和国内的相比,哪一方更“好看”,更能打动我?为什么?
  4. 看太多“敏感”的纪录片,会不会对我产生不好的影响

从《海豚湾》展开话题,而不局限于该片,我打算用下面这篇文章来试着回答上述问题。

2010-2-7 3-08-11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2009 年 10 月 23 日 – 上午 10:00

最近“Google图书搜索”成了热门的话题,在过去的10多天里,“谷歌图书”、“Google图书”等词的搜索频率大大提高。原因是中国一些作家、作协和CCTV联合起来,认为Google擅自将有著作权的图书扫描上网侵犯了作家们的权利。和李彦宏出现在春晚之前CCTV对百度发起猛烈攻势一样,这次CCTV再次联合新华网等官媒对Google进行谴责。一些不明真相的记者也随之附和。

Google图书搜索本来并不引人注意,这回CCTV又给Google带来流量了。

也谈央视新闻改版


2009 年 8 月 4 日 – 下午 12:49

央视新闻频道几天以前进行了改版。在看到网上一系列关于本次改版的评论出炉以后,我想用我的视角来比较改版后的央视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谈论一下这次改版的表面与实质,以及我对本次改版的评价

01

媒体是什么?


2009 年 7 月 26 日 – 下午 1:44

上个星期网易科技和新浪科技都被叫停了几个小时,原因是发布了一篇某领导人儿子涉嫌贿赂的报道。搜狐或许因为信息稍微滞后,又或者编辑的觉悟足够高,而没有报道这件事。

通读该篇报道,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某领导人的儿子的,因为报道里只提到企业的名称,很少人能立马反应出这个企业和这个儿子有所关联;而即使知道了这个企业和这个儿子有所关联,知道了这个儿子的关系,也很难马上反应出这个儿子就是那个爸爸的儿子。

“谷歌风波”问卷调查报告(下):网上问卷调查部分


2009 年 7 月 1 日 – 下午 8:25

真是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宿舍的宽带包月前几天到期,再加上要把各种期末作业赶交给老师,忙得我晕头转向,终于在今天找到空闲时间能够把早就写好的网上调查报告发上来。

我总算是在写网上部分的时候找回了一点自信。尽管怀抱着信念要展示大学生和网友的不同,但样本毕竟是太少了,怎么看都无法完全说明我的观点。不过,我可以保证至少这些同学的抽样过程是按照了最省力也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按照学号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大家献上第二部分,希望大家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可以同时回顾第一部分

各位可以点击这里获取PPT格式的调查报告.

“谷歌风波”问卷调查报告(上):纸质问卷调查部分


2009 年 6 月 27 日 – 上午 6:34

为了调查“谷歌中国”网站被国内各大媒体谴责,后又遭受处罚这一事件的媒体传播效果,以及不同传播途径对社会公众的不同影响,同时为了完成我的作业,我在这个星期对同班同学和院里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发放了问卷,进行了一次小型的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被认为不经常使用twitter等新媒体的大学生,我希望跳出活跃网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接受各种媒体宣传比较平均的人群中进行调查。

22日,应网上朋友的要求,我把问卷的副本放到了Google Docs上。昨天早上6:30是约定的网上调查截止的日子。我一共收到来自网上的121个反馈。这些朋友们的调查数据我将在稍后几天进行整理。

现在,首先给各位展示的是先期完成的向同学们发放的纸质问卷调查结果

各位可以点击这里获取PPT格式的调查报告.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