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阿凡达》的火爆票房,3D疯了!《哈利波特》,《泰坦之战》为票房跟风将出3D版,派拉蒙也考虑将《变形金刚3》拍成3D,3D立体+头部控制 《合金装备》街机版宣布,连电视都开始发力进入3D时代。3D年到了?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添上3D,即使再有心区别,也遭这些邪乎的称谓整乱。 选3个数投注就叫3D福彩了?像设计软件,什么3D-CAD,3D-max。 进了电影院又来:Dolby 3D,RealD 3D,IMAX 3D。玩个电脑游戏还要最新的Direct 3D !孕检还有3D立体超音波,4D动态立体超声波。名头纷乱的3D模型,3D游戏,3D植牙……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3D?3D不就是3 Dimension(维度)的缩写吗?为什么怎么叫都可以? 【警告:观看本文某些图片,可能会引起眼花头晕等多种不适症状,如果一次未能弄懂图片,勿再尝试。不是有意打击,我眼睛一直酸溜溜的,看正常东西都得斜眼了】
分清概念:立体,透视,景深,深度知觉,三维。

透视分: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等,这都人们在作画中总结出来的。 你比如说:角度。湿人苏轼是这么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2D的画面上,通常你只能看到一个角度,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再比如:隐没透视,通常讲的近大远小,离远颜色会淡,清晰度差。韩愈有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述的就是这种优雅的隐没透视。 现在的人你说咋形容的,远看一朵花,近看一脸麻。并非哥多情,只是狗眼瞎。多无味不是! 讲到这,还要知道景深 (DOF):
这是摄影中常见的概念,有点类似人眼观看方式,对焦区域外的事物会成模糊状态,也就是成为外围视觉。 在真实3D空间中 ,我们的双眼对焦到哪,都会清晰的看到物体,因此是不讲景深的。 那么平面的3D立体效果,给我们的最直接的表现感受是什么?那就是深度,俗话讲的跃然纸上,凸出屏幕。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通过对单眼暗示,双眼暗示,推测暗示和移动暗示等分析,使我们有了深度距离感,从而可以轻易定位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正是感知到的深度信息,使我们常用来区分,什么是2D和3D。除此之外,还有按数学上的Z轴划分,比如 :按游戏制作引擎来区分的2D,2.5D和3D游戏。
这里面,3D游戏看起来虽然不像真正的立体3D,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显示设备的限制。 易混淆的区别: (1)看起来像3D。比如日立的Ketai H001手机,是3D显示技术,所以叫3D手机; (2)由3D软件开发的。像LG的KM900e 手机,仅是在手机系统上运用了3D图形技术,也叫3D手机。 两者不同在于,一是对于人的视觉体验而言,一是对于数学,3D软件制作的图或游戏是拥有X,Y,Z坐标,角度可变,虽然看起来深度感并不明显,那是由于显示设备的限制。
2、在曲面展示:

3、在三维空间展示: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3D显示主要基于平面媒介,后两种不太常见。
从显示材料入手:光栅视觉效果图
看维基的定义会一头雾水,了解的人不看也明白,不理解的看也白看。其实只要知道光栅是种材料,用光栅制作的光栅图,看起来立体,还会根据角度变化就够了。 像生活中常见的光栅装饰画,光栅广告: 还有利用模压激光全息技术的防伪标签:
这些常见的光栅图,跟不需戴眼镜观看的视障型显示器差不多,都从显示材料着手。
从眼入手:3D立体图(3D Stereogram)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engb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ngba *kene
你注意到是什么字母位置变化,带来立体效果了么? 2、下来就是最常见的3D立体图,花花绿绿的,你看出来里面是什么字了么?
3、下面这幅,交叉眼要更大些,以前没看过的,会更累眼。看出立体效果后,试试手指触摸定位?看不清自己手指了,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虚无缥缈的感觉。
(pic via)(要是你觉得难,可看指导:How to see 3D photos)
4、最后来狠招了,如果上面的你都能看出来,这动的也难不倒啦!
(这个加载估计会久点,等动起来再看)
如果都觉得不过瘾,可以到Youtube搜,YouTube已于2009年7月27日开始支持3D格式影片,很多交叉眼视频。这种类型,图越大,视频越大,看起来越爽! 像需要借助眼镜的红蓝图(anaglyph ),偏振图就不说了,反正没辅助仪器看不到。 最后,我为没能看出立体效果的网友再介绍个方法。你可以通过使画面颠动来解析3d立体画(在线解析),利用眼睛的残留视觉,看起来效果和左右眼交叉差不多。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制作。 首先拍摄左右眼两幅图: 然后把这两幅图按gif制作,100毫秒交叉播放即可。
是不是有伪3D效果?这种动图,又称做Wiggle stereoscopy,有许多艺术家做这类型图,像Animated stereoviews of old Japan这系列非常棒。
从光入手:激动人心的全息技术
便放弃深入理解了,我的物理没学好,直接说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也没多大意义。 如果你有心注意下3D全息技术,会发现在交互性,大型展示和增强现实上,都拥有令人兴奋的吐槽点。 看到全息影像的概念3D电脑,还有采用3D全息技术的手机,你将看不到屏幕了 ,一切就像电影场景,也不再遥远。 早在2006年的McQueen时装展上,就采用了世界名模Kate Moss的3D全息影像(视频) , 还有像丹麦RAMBOLL公司开发的“Cheoptics360 XL”系统,这些都早已实现空中显示。还有用全息膜的,这个Zebra Imaging™ 看起来非常酷,貌似跟光栅的原理差不多。
你单眼看过电影吗?

2010两大主动力,体育和成人业,推3D普及
2、3D色情业:
3、游戏推动
4、普及摄影3D产品
目前的3D技术都是在造视差
也可按需不需要辅助设备分:需戴眼镜的,不需戴眼镜的。 下面只列目前常见的三种3D显示原理(第一种基本淘汰了): (pic via)
目前国内3D还只是个传说

互联网朝向看起来越来越真实发展?

我先占一楼再看!
有二把手也不错
我的眼睛有问题?为什么我斗鸡眼视力就模糊了,闭上一只眼斗鸡眼也模糊……和我戴着眼镜有关吗?还有鱼啥的,我怎么没看出来啊?哪幅啊?
道尔顿大人买衣服发现了色盲,我看博客会发现什么?……
这篇文章及时!学习了!
你的评论似乎不太和谐,将在审核通过后发布。
不错虽然还是一头水雾
好文~~~
头一次这么靠前…
激动中……
果然有点头晕……
那张狠的,莫非那是游动的鲨鱼?
没错!其实不是什么斗鸡眼方法,只要让视觉焦点落到图的后面,就可以了。
斗鸡眼观看正是让焦点靠后嘛
从小看这种图就没看出来过,还真是基因问题?
不是基因问题。是方法问题。
我以前也一直看不出来,只是不得要领。
有此无意间看出来了,从此就可以很轻松看出来了~
我艹,我竟然看出来了…
你们落伍了,天朝有4D
可以想象4D版AV是怎样的。。
Kenengpedia! 好文章!
文章标题最后一个字很美妙。
得罪了~
吼吼,看到了第一张的“可”字……
没有用斗鸡眼……,用一张硬纸片分开双眼即可
第一次看到可能吧首页的文章有错别字哈哈~~我无意的。
任天堂在vb上栽过跟头了,必然要等技术完全成熟了才会跟进
眼睛好累~
我想买一副红绿眼镜,到Youtube看3D,斗眼模式太辛苦了
他妈的,从小到大一幅3D图也没看出来。
看阿凡达也是2D效果,亏大发了
我也不會看 連最簡單的那個kenengba也沒看出來……
不過阿凡達倒有幾個鏡頭看到3D了
難道這是基因缺陷?
第七部分”目前的3D技术都是在造视差”这个部分里,常见的3D方式,居然少了最近很流行的3D电影使用的技术?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里面说的“时差型”,但肯定不是偏振镜。现在的那种戴眼镜的3D,是左右两个内含液晶材料的镜片,高速切换两个镜片的透光率,并且屏幕上以相同频率在切换画面。最后人左右眼看的内容不一样,因为左眼看的时候,右眼的镜片是不透光的,反之亦然。以此来形成3D效果。
同意此说法,我看3D版《阿凡达》时影院用的就是Xpand的技术,也就是“时分式”解决方法。
如果从一个斜视患者的角度看……交叉眼的角度可以自己控制所以任何的交叉眼立体画都看得出来,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因为无法长时间保持正常视力所以都是一只眼睛看……
我是最不会看对眼图的人
看完以后斗鸡眼回不来了 T.T
只看出那个花花绿绿的图片是“可”,别的看不出来
原来3D全息已经实现,信息实在是落伍了
我承认这里的3D图我一张都没看出来。泪目
你的网络有比墙更强的墙。
不是图片无法显示,而只是我看不出那些3D图
抢占前三十楼啊!。
但是我很悲剧的什么都没看出来。
看完了我的中午饭量减少了一两。
请教一下3D立体图是什么做的,尤其是那条鱼?
有很多软件都可做http://software.informer.com/getfree-3d-animated-stereogram/
完全看不来立体画的人飘过。
本文章在Google Reader里的情况:
Received: Mar 5, 2010 5:56 AM
Published:Mar 4, 2010 11:17 PM
相差了18小时39分钟!!!
像可能吧这样的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博客听到过很多Google的PubSubHubbub协议介绍,也表现出支持。可能吧不支持这个协议吗?即使不支持,相差这么长时间也不可能接受吧!
看3D有损视力健康 = =
顺便说句,这篇文章的超链接做的棒
我色盲,啥也看不出来…
3D技术有很大瓶颈,例如双眼屈光度相差较大的人就不能享受了。我就是天生这样,很苦恼……
哥毛都没看出来 …
大赞木贼这篇文章,只是我现在眼睛很花很晕……
3D爱情动作片早就有了啊,去年就有了
Yo,好有深度,好好学习下,可惜国内这个真没有。听说那个吴承恩与西游记也是假3D,靠抠图摆位置的。
我靠。看得眼睛花了,脑袋晕了,完全崇拜木贼了!
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机顶盒的出现已经让在线高清播放电影很容易了,优朋普乐出品的乐播(机顶盒),只需1.2M带宽就可播放720p高清的影片,使用成本低廉的红蓝眼睛实现第一步的高清3D播放也可以实现了.
本文很有意思,收藏之
呵呵 , 写的不错啊, 尤其是那个用左右眼视觉图做伪3D图的 ,很好
小时候老看不出来,后来发现一对眼就看出来了,从此看这种图很轻松,后来近视了。。。看着就困难了,第一副中的是“可”字,第三副是一条游动的鱼
,中间一副得让我同学来看了。
顺道问以下:把两眼都闭上,然后捂上,看到的是纯黑一片还是密密麻麻的小点?
长这么大,就没看出过一张立体画来,杯具!
看那些图片其实有一个挺累的办法…就是快速的摇头…
你骗人,我怎么摇头都看不出来!累死我鸟。
3D很炫很华丽
中学的时候借过这样的3D书,很好玩
木贼哥的文章,篇篇都是 Paper 啊
每个图是都看出3D效果了,可对文章前半部分的介绍是在看不明白…
那个会动的图片,里边是一条鱼吧,还在那摆着呢。
我从来就不知道3D,但是我知道36D
受不了 眼睛难受。。。
话说有些东西美术课讲过的说。。。
据说正在拍摄中的3D版西游记在电视机上播放,不用带眼镜也有立体效果,还说导演可以申请技术专利了。。。
发现每篇介绍3D图的文章都要说:用斗鸡眼看。
这不觉得累么,其实用不着那么费劲,凑近点两眼平视就可以做到了,清清楚楚的。
。。。。。诶,不过再想想,我是600度的近视,或许正常视力的人没办像我这样来看3d图,求高人指点
头昏眼花啊~~~
我一个都看不出来
分析的好透彻~长见识了
心中无d,怎么看都无敌
难得的好文章,令人肃然起敬
看3d图像 有两种感觉 一种是用肚鸡眼 将视觉焦点放在图像的前面,那样看出的“可”字是在一个屏幕背景上凹下去的感觉。
另一种是 把眼睛的焦点放在图片的后面,好像在看远方大海那样,这样看出来的“可”字,是在一个背景上凸起的感觉
这个说的很好 个人感觉 第二种容易练
焦点放远 就像两眼放空那种感觉 看到凸起的字容易
作者总结的不错,俺是个3D摄影爱好者,不但拥有Fujifilm W1 3D相机,而且还有裸眼3D相框,也曾仔细看过TCL那台裸眼3D电视,效果相当好。
作为3D的风光,静物照片拍摄是比较容易的,普通数码相机(单机)就可实现。但拍摄动态物体则非双机(立体相机)莫属,否则难以同步。
希望大家都来玩3D拍摄。
太精品了,不,极品。
啥时候3D能普及开来呢
从小看到过一本专门训练的书 从小感兴趣就练…
不是基因问题(和那种舌头卷成U形的情况不同) 而是方法 要经过合适的训练 一次成功以后 就很容易了…
本文里面的图都能在3秒内看出… 那条游动的鲨鱼也没什么难度
(戴眼镜 高度近视 有严重散光 但也不影响观看)
这个也是类似的技术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o1FBzRVF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