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拨号的隐喻

阅读时间 7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3 分钟。

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公司组织无关。

快速拨号,Opera 首创的浏览器功能,其各种变体已经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各种品牌浏览器上,是现代浏览器的标配功能。

缘起

快速拨号原是手机功能,说白了就是快捷键。老式诺基亚手机上,可以长按一个数字键直接拨号给指定联系人。自然,在手机浏览器里面长按一个数字键访问一个网址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Opera 想到了,实现了,那是 07 年。

彼时 iPhone 方兴未艾,Opera 稳坐手机浏览器老大的位置,有针对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 B2B 产品 Opera Mobile,也有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的 B2C 产品 Opera Mini,移动浏览方面颇有建树。单就快速拨号功能来说,灵感的确来源于手机。自然,数字键直达网址的特性难以告知用户,自然会配界面;采用模拟号码键盘布局,辅以配缩略图,使用起来比记忆数码亲切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创新之处。

配上经典的九宫格缩略图以后,快速拨号的功能名称依然沿袭下来。直到现在桌面版 Opera 以然能够以 Ctrl + 123⋯⋯ 的方式打开第123⋯⋯ 个快速拨号项的网址,但估计少有人这么用。有趣的是,尽管这个创意来自手机,最先实现却在计算机 Opera 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创始人 Jon 对计算机 Opera 倾注了自己的青春相当重视,另一方面计算机浏览器一直是 Opera 技术实验场——有新特性先在计算机浏览器上测试,成熟后移植手机端。计算机 Opera 实现快速拨号之后两年,手机 Opera Mini 5 浏览器才实现缩略图形式的快速拨号。

创新扩散

快速拨号之前,浏览器主流的默认展现形式是:主页。这种形式定义了浏览器一大收入来源,默认主页(想想hao123)。Opera 之所以能够轻车简从地从首页模式切换到快速拨号模式,想来也跟默认首页原来一直没有商业化有关。

虽然 Opera 内部对这个创新推崇备至,当时就预料到会成为以后浏览器的标准配置。但很多用户并不买单,不只一个用户向我抱怨,你们这什么玩意儿啊,连个主页都没有,一打开那么多框,该点哪个?

尽管明白人都知道各种统计数据都靠不住,不过当时各种统计看 Opera 计算机端都是千年 1% 市场份额。Opera 早就淡定了,习惯了创新被忽视,甚至被批评。改变使用习惯总是要遇到用户的阻力,可 Opera 从不惮于改变。这也是当年 Opera 最吸引我的一点。

事实上 Opera 也并没有弃用传统首页的形式,用户仍然可以在 Preference 选择以传统的主页形式启动。问题是,用户不知道,大多也不屑知道。一直到2010年,Opera 精简 UI 才把主页图标从工具栏上去掉,主页彻底成为历史。

如前所述,快速拨号并不是第一次 Opera 的创新被忽视。之前首创的多标签浏览、地址栏右边整合搜索栏、密码记忆等功能都成了所有现代浏览器的标配。这也是 Opera 津津乐道自己持续创新的证据。可鲜有人知,02-07 年之间是 Opera 的创新真空期,没有让人记住的创新,具体原因不得而知。07-09 年 Opera 又进入创新高峰:快速拨号、书签同步、手机网页全屏缩放、Turbo加速、Unite P2P 架构、远程手机网页 debug 技术等等。2010年后至今,尚无 Opera 重要特性创新的消息。我于07年加入Opera,10年初离开,和创新时段基本吻合。(^_−)−☆

快速拨号特性在现代浏览器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作一个创新扩散的有趣案例。功能推出之后,Opera 忠诚的用户大加赞赏。约1个月后,Firefox 出现同类功能扩展。至此该特性都是小众的偏好,直到 Chrome 推出,默认界面是类快速拨号视图,该特性才进入大众视野。Safari 4 默认首页也变成了类快速拨号视图,意味着快速拨号成为现代浏览器标配已成定局,IE 的跟进让这一趋势板上钉钉。至于 Firefox 到 9.0 才计划实现此功能的计划,个人理解为迟钝。

至于 Opera 没有成为快速拨号特性最大的受益者也可以理解。2007 年推出特性时市场认知度不足(这自然有 Opera 的资源不足以催熟大众市场的因素)。一年后 Chrome 出现开始第二次浏览器大战,大众的浏览器意识才被加速引燃。快速拨号的设计也是在那之后才逐渐被广泛接受。

浏览入口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快速拨号会成为浏览器标配?

快速拨号功能的实质是把抽象的网址、网站名用缩略图进行可视化呈现,在一个界面并列展现,提供用户选择。个人以为,把快速拨号的主流化完全归因于人性化交互设计的胜利有失片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用户网络使用习惯的变迁。

2007年,网络基本普及,多有统计数据表明,一般计算机用户花在浏览器上的时间多于其它任何程序。大多数用户就像管不住自己手的胖子一样,在意识到自己想浏览什么内容之前就随手点开了浏览器。重度的习惯性网络使用和不断增加的新入人群加速了受众偏好的分化,即使是导航网站也无法以一页链接满足不断分化的浏览需求。自然,用户倾向最少点击直达内容。大而全的导航式首页辅助价值式微,越来越多的老鸟用户发现书签点击最省力。用需求分析角度来说,用户群进化了,通用性内容失宠,对特定内容快捷通道的选择成了新的需求。快速拨号则恰如其分地满足了这个选择的需求。

对于无意识打开浏览器的人更是如此,快速拨号的存在让他们以最小的识别成本直达兴趣点的内容,而不必在链接的海洋里找寻自己兴趣所在。所以,快速拨号的用户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了用户对目的内容的搜寻成本,换言之:Quick Access, Direct Access。

浏览习惯决定浏览行为。可以说,网络用户由被动型(相对而言)随机信息获取习惯向主动型信息搜寻习惯的转变是快速拨号普及为主流浏览入口的决定性背景。

快速拨号的隐喻

自然,用户群的进化度是有区别的。全球是一个大场景,中国则进程稍慢,移动互联网又是另外状况。趋势已然明了,面对默认快速拨号里面几个导航网站的推广位,单纯的排斥却未必正确的态度。这里不可避免牵扯到盈利模式问题,浏览器也要有收入来源。针对快速拨号的趋势,网站推广者们准备好了么?除了导航类网站,又有几个真的愿意付出适当费用购买快速拨号推广位置?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厘清默认首页和默认快速拨号位的推广价值区别?

尴尬之处在于,快速拨号的兴起其实意味着“入口导航”推广模式的式微。而导航网站,又恰恰是快速拨号位置最精准的买家客户。

事情远没有最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并不是有九宫格就可以卖九个首页推广位(事实上,在07年底跟东莞网吧老板们谈浏览器预装时,他们对这种特性很是不解)。快速拨号普及的真实隐喻在于,浏览器入口对用户流量的控制力下降。无论是九宫格还是默认首页都属于地图炮推广,性价比一般不高。营销者们理应不断寻找更加精准的推广方式,往他人门口贴传单就收获巨大流量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了。

91 条评论

  1. 我剛剛從Chrome轉到Opera,
    一直很喜歡Opera,
    到網咖或其他場合U盤中還攜帶這一個Opera。
    Chrome的「快速撥號」可控的自由度顯然沒有Opera的高,
    依照長期上網習慣,
    我們上網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
    所以經常進出都是幾個固定的站,
    把「快速撥號」做書籤的作用,
    並不是毫無目的的到處瞎逛,
    故不喜好123的那種找文字的模式

  2. UC FOR BB为例,个人的习惯是打开UC,立刻按K(收藏夹),选择几个常用地址,重复11(两下1=后台打开标签页)。主页除了刚打开浏览器的时候经过,其他时候就算键入网址或搜索什么,也是直接在当前页使用快捷键的。这个快速拨号唯一使用的是在Chrom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