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产品 的文章

张小龙的「不克制」


2016 年 12 月 28 日 – 下午 8:44

腾讯的创始人之一 Tony 曾经说,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做产品,但今天张小龙微信公开课PRO 版在演讲中说,当他听到 Tony 说微信很克制时,他是很惊讶的,「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他脑袋里出现过,相反,他认为克制想法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在做决定时克制想法并不是一种好的状态。

我想聊聊我对「不克制」的浅薄理解。

博客

荷尔蒙支付宝


2016 年 11 月 28 日 – 下午 7:33

每一次支付宝更新新版本,加入新的社交元素,微信上总会出现各种讨论,仿佛这两家在链接上互相屏蔽的公司,其实一直紧密联系着。但一般来说,90% 以上参与讨论的微信公众号,对支付宝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前两天,支付宝又更新了,加入了「圈子」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个相互独立的朋友圈,在这些「朋友圈」里,达到一定条件的用户可以发照片,其他用户可以评论、点赞,和打赏。

观察支付宝如何在微信的阴影下做社交的时间很长了,我认为这是支付宝在社交尝试上做得「最好」的一次,这个「最好」,包含着贬义和褒义。我试着从坏和好两个角度去理解。

博客

为什么你觉得只开发微信号是不行的?


2016 年 9 月 26 日 – 下午 9:48

在《别开发 app 了》和《微信小程序的一些细节》这两篇文章的留言里,你能找到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

  1. 把产品交给微信,万一有一天微信挂了怎么办?
  2. 小程序(应用号)的体验没法和原生 app 比,开发 app 肯定依然是主流。
  3. 开什么玩笑,等你做大了,腾讯就把你封杀了。
  4. 你丫是微信的托吧,写这样的软文。

这些质疑有道理吗?都有道理。我没有做深入调研,不知道这些评论者的职位和背景,但可以肯定一点,他们没有站在商业的本质上思考问题。

博客

一天300万阅读的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


2016 年 2 月 10 日 – 下午 1:56

这两天不断有朋友问我,「你前天写那篇黑支付宝的文章有多少阅读量?收到了多少打赏?」又有朋友问,「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黑支付宝,是不是收了腾讯的钱?」还有人评论道,「那个阿禅就一傻逼!阿禅才是一坨屎!」……

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营销教程,我不是专业搞营销,我无法教你怎样在公众号只有1万粉丝的情况下写一篇一天被阅读300万次的文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想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应该有的技能,我一直把自己当做是会写博客的产品经理,虽然我的朋友李小蛙一直笑话我挂「产品经理」这个职称。我想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如此火爆。

1

 

58同城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兼职的


2016 年 1 月 6 日 – 上午 12:27

创业公司的成功,可以建立在老公司在细节的失控上。

这篇文章,了解我的应该都知道,标题起得已经相当客气了。58同城是个好产品,除了在各种细节上的失控。

h

给初创者的若干条建议


2015 年 8 月 5 日 – 下午 2:21

我的上一次创业是较为失败的,以至于我经常会想,要是当时我知道 XX 事情该如何处理,那该多好。但显然对于首次独立创业的我,还是 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 。从积极的角度想,我的投资人给了我一次很好成长的机会,失败的教训其实是很有价值的,这些教训,或许对正打算创业的人也有用。

即将开启一个更轻的世界


2014 年 12 月 26 日 – 下午 4:10

除了能写一个获得“最佳中文博客奖”的博客,除了能举办全国最有极客范的活动,将“极客”这个词变成一种文化,我还能做一个有趣、有用的产品,如果你对我有期望,我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

 

新浪微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10件事


2011 年 9 月 12 日 – 上午 5:35

可能吧目前依然IP被封锁,域名依然是敏感词,DNS依然被污染,文章的插图都存储在Flickr,也有可能无法正常显示。

毫无疑问,新浪微博是目前被谈论最多的中国互联网应用。只要你使用中国互联网,你几乎无法完全避免与新浪微博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我是新浪微博首批内测用户,同时也是首批被禁言的用户之一。虽然我并不主动在新浪微博上发言,但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必须使用这个产品,虽然我并不喜欢它,也不认同其负责人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指责新浪在配合政府的审查工作,实际上我们都明白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悲哀。

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新浪微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10件事,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

 

快速拨号的隐喻


2011 年 9 月 8 日 – 下午 10:35

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公司组织无关。

快速拨号,Opera 首创的浏览器功能,其各种变体已经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各种品牌浏览器上,是现代浏览器的标配功能。

Google Wave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010 年 8 月 5 日 – 下午 3:25

Google昨天宣布将停止开发Google Wave,因为它的用户数量达不到Google的预期,但会维持它的运行并将部分代码开源。在写前面一句话的时候,我在思考要不要先介绍一下"Google Wave"是什么,但我陷入了困境,因为我不能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Google Wave是什么。

我去年很早就拿到了Google Wave的内测资格,但基本上很少用,我觉得它不是不能替代的,它能完成的工作,有其它服务比它做得更好。

有些媒体在报道Wave时说它是社交服务,有些则说它是协作工具。在Google Wave里,你能看到它们的身影:Email, Twitter, Google Docs, BBS, Facebook。多合一一定是好的吗?Google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