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总被骂,坏人常出现

阅读时间 10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4 分钟。


是的,我还活着。我没有被滴滴司机刺死,也没有因为在微信发了一篇 100w+ 的文章被删后一蹶不振,至少在可能吧上,这些文章都在。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关于「21 岁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后潜逃」的新闻就一直在我的朋友圈出现,也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滴滴有责任么?有,它可以为保护乘客把功能做得更好,并改变产品的社交导向。责任全在它身上么?不是。

开始论述之前,我想先分享几段相关的经历。

博客

几段关于打车的真实经历

这几段经历,分别来自我 3 位朋友。

在出租车上丢了电脑

好几年前,我一位朋友在北京打了一辆出租车,下车后不到 20 秒,发现电脑落了在车上,这时车还没离开小区,她迅速追上去,并一直喊「师傅、师傅……」,可是出租车的车窗并没有摇下来司机听不见,也因为晚上视线不好,司机看不到后视镜,车离开了小区。

于是她立即打发票上的出租车公司电话,要求出租车公司提供司机电话,但出租车公司以不打扰司机开车为由拒绝了,并告诉她他们会自行联系。过了 20 分钟,出租车公司打电话过来,说司机在车上找了好几遍,没找到电脑。

我这位朋友当然不相信,于是她打了 110 ,并跟警察说了来龙去脉。因为她很清楚,她上车时带着笔记本,下车时没有,笔记本不可能落在别的地方。

警察告诉她,让他来联系出租公司联系司机。

过了大概半小时,警察打电话来告诉她,电脑找到了,一会出租车公司会联系她。果然,过了几分钟,出租车公司打电话来说,「师傅说他在后座找到了你的电脑,他的手机号是 XXX,他现在就在机场附近,你去找他拿一下吧」。

她立即打了另外一辆出租车,并和这个新的出租车师傅说起这件事,这个出租车师傅很愤怒,说道:

就是他想拿了你电脑,这种人很多,出租公司也经常包庇,但警察发话了,他们就怂了。

后来,她顺利拿回了自己的电脑。她原本想,如果当初出租公司找司机时,司机就承认并把电脑给她带回来,她会给对方一个红包,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那个司机也没好意思要。

在滴滴快车上丢了手机

我的朋友似乎都挺丢三落四的。这回是另一个朋友,她在滴滴上打了快车,因为手机快没电,她把手机插在车上充电了,但下车时忘了拿手机。于是,手机丢了。

她立即找另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她原来的手机,和很多手机被盗的剧情一样,手机刚开始时能接通,后来就关机了。她很无助,于是给我打电话。

我远程登录了她的 iCloud,找到了她手机最后关机的位置,然后找了滴滴的朋友,把她的订单找了出来,后来滴滴的朋友把司机的行车轨迹给我看了一眼,手机最后的位置,确实包含在司机的轨迹当中。按照这个方法去推导 ,司机偷了手机无疑。

也和很多手机被盗的剧情一样,不论是这位朋友打电话给司机(电话从滴滴的朋友那里获得),还是滴滴平台的人打电话,司机都一口否认没有拿手机。后来,她和上一个朋友一样,报警了,这个朋友选择的是直接去派出所报警。

警察给她立了案,但也告诉她,手机基本上是没法找回的。这件事已经过了几年,手机确实也没有找回。

后来,她收到了多封伪装成苹果发来的邮件,诱导她去输入 iCloud 密码。当然,她没上当。当然,这意味着她的手机已经不知道去了哪个黑色商贩手里了。

与顺风车司机的争执

第三个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最近叫了一次顺风车,快到出发的时间了,她在滴滴 app 里看车主的位置还是离她很远,于是她给车主打电话,车主很凶地回答她:

着什么急啊!我没开定位,很快就到了,等等吧!

她看了一下这位车主的以往评价,似乎不少人提到,他们在乘车过程中都被车主骂。

她心里感到不太舒服,于是想取消订单,但她不想被滴滴平台扣分,于是她等到过了约定的乘车时间,再打电话给车主,车主再次跟她说,让她等等,他还在路上。

她打开滴滴 app 一看,车主还在原来的位置,于是她取消了订单,没有被扣分惩罚,虽然打了一辆专车来平复心情。

坏人在哪里都有

空姐被顺风车司机杀害是事实,但责任全在滴滴身上么?显然不全是。滴滴没有责任么?也不是。

记得好几年前,当我在研究社交产品的时候,我曾经研究过「网易花田」,我找了一位女性用户聊天,她告诉我,她认为花田是一个严肃的婚恋平台。当然,网易也是如此去包装的。但是,她经常会被那些想约炮的人骚扰,甚至有时候在见面时才发现对方的目的是约炮。她很不高兴。

无论网易做怎样的严格筛选和认证,「花田」这款产品都无法在性骚扰发生前去判断一位用户是否有这样的倾向,而且性骚扰很多时候也是主观判断,它只能依靠事后的用户举报。但一旦花田做前置审核,比如一个人有过犯罪记录就不能使用花田,这显然也不妥当,会被认为是歧视小群体。

同样地,滴滴也不应该对有犯罪前科的人就做一致的否定,难道这个社会不允许人有犯错改正的机会?

坏人哪里都有,不能因为有一个坏人出现在花田上,我们就去否定花田这款产品,大多数用户在花田上还是能找到男女朋友开始发展;就像我举例的那几位朋友,并没有因为她们在出租车、快车、顺风车上的不愉快经历,就去否定滴滴这个平台;我们也不会因为一两次在淘宝上买到假货,就认为淘宝上卖的全是假货。

这样说并不是要为滴滴辩护(下一部分开始批滴滴),而是想说,遇到坏人是一个概率性事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遇到,只是概率不一样而已。只是空姐遇到的坏人恰好出现在滴滴顺风车平台罢了。

有不少人曾经在网上说他们被快车司机骚扰,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司机觉得她是「出来做的」,问她一晚多少钱,后来她想办法下了车,并撰文把矛头指向滴滴。然而,这样的问题只发生在滴滴平台么?不是。同样的事在出租车行业也不少见,随便 Google 一下就能找到一大把:

我知道很多人对滴滴打车费用高、打不到车很不满,媒体也擅长把这些问题放大,要知道,这些问题并不是滴滴造成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网约车的「户口制度」导致的,为什么有人在北京注册了一辆京牌的车拉快车,开过来时却是一辆外地车?我想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们不能把这种对打不到车的不满,平移到这次的空姐被杀害事件上,这是两件事。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滴滴在这件事有没有责任?我认为有,而且责任不小。

滴滴的数字追求与责任

我也是一名顺风车司机,当我开远途时,我都会在滴滴上发一个路线,看看能不能捎到顺路的人,一是可以节省油费,二是如果遇到同行,聊聊互联网也让我开车不那么无聊。

当我是车主时,我会刻意挑选那些信用分较高的,行业和我相近的人,我是有选择的

当我是乘客时,我是没有选择的。当我把订单发出去,我不能选择谁来接我单子,除了那些被我拉黑的车主,所有人都能抢我的单。

有人可能会说,滴滴可以做一个双向筛选机制啊,车主选了乘客后,乘客再反向确认一下,如果不确认就不出行。

可是,如果这样做,整个配对的流程成单率就很低了,要知道,即使在像北京这样的人口和车辆密集的「大」城市,能真正在 90% 以上程度顺路的人都只有那么几个,比如我刚刚尝试发的寻找乘客路线,最匹配的乘客只有 80% 顺路程度:

如果像当年易到用车那样做双向筛选,显然效率是极低的,滴滴不会愿意这么干

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滴滴并没有真正为顺风车乘客的安全做足全部工作。这里把「顺风车」单独拎出来讲是因为,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范畴,它并不需要按照中国网约车的规定,对车主(我一直用车主,而不是司机这个词也是这个原因)做严格的审核。顺风车是一个游离地带,目前处于监管空白。

然而,即便是监管空白,滴滴也应该为乘客考虑,做更多保障乘客安全的事。下面这样的做法,显然就不是为了保障安全了:

安静的美少女、颜值爆表、知性美女,再配上一个长得并不俗的头像,很难不让荷尔蒙异常的人产生联想。

一个顺风车出行产品,为什么要强调乘客的颜值?顺风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滴滴顺风车的产品经理并没有对它做单一的定义。似乎他们想帮车主节省油费的同时,加入一点社交,在加入一点社交做了评论功能后,他们觉得不够,还放了几个用户容易都不需要打字就能输入的评价标签,比如「颜值爆表」、「肤白貌美」。

你们到底想让车主怎么想?你们到底想引导车主做什么?难道有男有女的产品都非要变成荷尔蒙社区么?

另一方面,因为监管空白,滴滴顺风车并没要求车主关联多个实名资料,一般来说,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再随便找一辆车的行驶证就能注册了。在不认证芝麻信用、识别人脸、认证职业的情况下,也可以接单。

而且,在顺风车接单过程中,滴滴不要求车主必须打开滴滴客户端,实时上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乘客的安全是得不到足够保障的。

为什么滴滴会这样做?还是数字导向的问题。如果要车主完成一系列认证才能接单,显然注册率就会下降,车主就会变少,车主变少,乘客自然也会变少。

一家企业不应该只从数字和利益上思考问题,尤其当它是一款亿级用户的产品,它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滴滴无法控制车主或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对旁边的美女产生非分之想,也无法在他们上车前检查身上是否带有武器,但它能改变他们产品的氛围,改变产品的功能,让更多的保障踏踏实实落到产品层面,真真正正做一个安全的出行产品,也真真正正让乘客与司机、车主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

除了在事后发布一则悬赏 100万的通缉令之外,滴滴还需要做更多、应该做更多、必须做更多。

不要期待别人保护自己

路过十字路口时,即使前方是绿灯,我们也习惯性地左右环顾,因为虽然红绿灯能基本保障你的安全,但你也会提防是否有司机刹不住车,是否有大车不守规则冲红灯。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依赖公共基础设施来保护自己。软件平台也如此。尤其是女孩,晚上乘车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正好,我现在所在的轻芒公司有两位同事,之前都是空姐,她们给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在坏人总是概率性出现的时代,学习一下也无妨:

  1. 上车前看一下车牌、司机信息和平台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一致才上车。
  2. 上车前给车牌拍照,发给家里人,并且当着司机面做这些事。
  3. 有可能的话,上车后要坐后排,而且坐司机正后方,这样被侵犯的难度最高。
  4. 上车后与家人在微信上实时共享位置。
  5. 上车后把车窗摇一些下来,不要完全关闭,车门安全锁不要被锁死。
  6. 如果在安全上起疑,不要表露出来并被司机觉察到,以免剌激对方铤而走险。
  7. 发现车的路线和导航不一样时,应该尽快找借口下车,比如说有朋友在前面等。
  8. 和司机聊天时不要透露任何有关财物的信息和个人隐私。
  9. 如果使用的是 iPhone ,连续按下 5 次电源键可以实现紧急呼叫和报警。
  10. 和朋友设定安全词汇,比如「禅叔来了」代表危险,发现情况不对时打电话给朋友,不动声色地以暗号告知风险。
  11. 发现可能有风险时,立即与叫车服务平台在 app 中开始沟通。
  12. 发生安全问题时,如果确实、确实无力反抗,附近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救助,应该优先考虑保命(我说得比较委婉了)。
  13. 适当学习一些防狼术,并了解男性的弱点,利用牙齿、手肘、膝盖等力量部位的特点,对眼、喉、胸、腰、裆部等部位做一招制敌的攻击,争取逃跑时间。防狼术的教程和视频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
  14. 晚上打车尽量找出租车(出租车强制安装了不可拆除的 GPS),尽量不要叫顺风车,不要拼车。
  15. 最后,晚上尽量不要独自出门、搭车。

在这个世界上,最能保护你的人,不是你父母,不是国家,永远是你自己。

9 条评论

  1. 阿禅好久不见~

    回想起差不多一个月前认识的一位深圳女孩子凌晨1点打顺风车去朋友的生日会KTV。我也是在一旁特别紧张,后来发消息也一直不回。这是我不了解的大城市人。

  2. 顺风车真是可以做成非常好的产品,也是我认为共享经济该有的模样。之前晚上十点多坐过一次从广州到深圳的跨城,就花了七十(主要是因为没高铁了)。可惜社交平台太诱人了。

  3. 关键在于没有对业务内容进行限制的反垄断制度。
    明明是个互联网出租车公司,为啥允许兼做社交等跟出租车完全无关的行业?
    明明是个社交平台,为啥允许兼做互联网金融?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诱导所有的公司最后做的大而全,最后无视用户的利益。

  4. “遇到坏人是一个概率性事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遇到,只是概率不一样而已。只是空姐遇到的坏人恰好出现在滴滴顺风车平台罢了。”

    想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在于发生之后的处理机制,以及发生之前的预防机制。这两点滴滴都没有做好,这才是滴滴被骂的真正原因。如果滴滴真的做好了者两点,那即便事件发生了,大家也不会过多地指责滴滴。

    就像交通事故每天都会发生一样,这个是避免不了的,只能是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如果没有做好,那就应该接受别人的指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