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床,微信害我输了 10 块钱,我去年跟一朋友打赌微信今年还没法恢复 iOS 下的赞赏,结果今天恢复了,于是我被打脸了。
赞赏功能对创作者来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比一个纯粹的「心形」按钮来得更有价值,不仅是因为它能给作者带来一定的收入,更多地是因为,读者要进行赞赏,哪怕是 0.01 元这种看起来带有些许侮辱人的金额,都是有操作成本的,如果一个读者愿意点赞赏按钮(现在叫「喜欢作者」)、选金额、支付、返回上一层,进行如此「复杂」的操作,意味着读者是真的喜欢作者写的文章。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感动。
现状
如果你不是一个名人,刚开始写作时,你是孤独的,我经历了好几年这样的状态。07 年刚开始写博客时,我是一个 nobody ,一篇文章能有 100 阅读量我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这 100 的阅读量怎么来呢?我把我的文章转载到各种论坛,甚至去各种网站回复留言,带上我文章的链接,祈求能带来一点点的转化。
在微信的生态里,你倒是不用像我当年那样,到处去发 spam,你把文章发到朋友圈,100 阅读量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多发几次总是可以的。
这是很多「小」公众号作者的现状,他们可能写了不少有质量的文章,但微信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缺少一个高效的入口来让这些「小」作者们浮出水面。
自从订阅号被折叠到文件夹,人们关注的订阅号越来越多,同时有抖音、快手这样的产品抢掉了用户的阅读时间,微信订阅号的自然打开率越来越低。甚至有人推测,过去一年微信朋友圈的数据也在下降。
一个朋友告诉我,微信订阅号的自然打开率只有 2% – 3%,这意味着,你必须有 333 万粉丝,才能确保你每篇文章都能达到 10w+。对于小公众号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达到的状态。
说到 10w+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现在公众号的氛围,太多内容都是时效性的,我倾向于认为,一个平台或者一个公众号的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时效性内容,还包括那些能沉淀的内容,那些你过了一年、过了两年拿出来看,依然受用的内容。
微信有搜索公众号内容的功能,但我只在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某个热门事件时,去搜索看有没有更多公众号在报道或评论,然后尽可能地了解全貌。但当我想去了解一个服务器程序怎么搭建、一个演员的履历、一份营销指导时,我还是会用 Google,因为我知道大多数公众号不会写这些内容。为什么?因为没人看。
公众号圈子有一种风气:10w+ 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在 KPI 的驱动下,每个自媒体、每个公司的自媒体部门,都在想方设法达到 10w+,而要达到 10w+ ,很多方法论已经告诉你,无非 2 个关键词:蹭热点、煽动情绪。
所有人都在蹭热点,都在试图煽动读者的情绪,都在诱导读者转发,谁又会去写那些实实在在的说明文呢?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知道我写一篇关于红黄蓝的文章,即使被删,也能达到 100w+ 的阅读量,那篇文章只花了我 2 小时,而我花了几年研究的文章排版理论,只有数万阅读量时,我也会倾向于选择写前面这种能引爆的文章。没有人不喜欢阅读量后面有一个「+」号。
微信可以做得更多
我不知道微信团队倾向于公众号应该更多地覆盖哪些内容,但我期待微信能再做一些事,让优秀的公众号作者能浮出水面,让更多值得沉淀的内容出现在公众号平台,而不是把订阅号定义为一种信息快消品。
比如,是否可以增加一个「特别关注」的功能?当一个人关注的公众号数量较多时,不经常打开订阅号文件夹是一种常态,是否可以有一个功能,允许这些我特别关注的公众号发新文章时,我能收到推送,或在某个明显的位置看到?
比如,「看一看」是否可以与朋友圈融合?刷朋友圈是一种常态,但「看一看」,说实话,我很少看,在微信里,分开两个地方去刷 Timeline 对我来说太累了,是否可以把「看一看」里根据用户偏好推荐的内容融入到朋友圈,让用户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就能发现那些有意思的文章,以及没关注但有趣的公众号?
比如,有没有可能开发一个「相关文章」的功能,公众号们可以选择性开启,甚至可能定义相关文章里的公众号的类目、粉丝级别等,让公众号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流量?
比如,有没有可能开发更多的内容形态?写文章对很多人来说是有门槛的,但录一个 12 秒的视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公众号是否一定要以文字内容为主?是否有可能将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融入,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在这个平台闪耀?
比如,有没有可能在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时,告诉用户「关注了这个公众号的人,还有可能对这些公众号感兴趣」?列出的那些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公众号应该包含一部分粉丝数很少的、但质量还不错的公众号,为那些还处在 nobody 状态的作者,倾斜一点点流量,让他们更有动力继续创作。至于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公众号是「质量还不错」,确实有技术上的难点,如果能做出那样的模型,相信对整个内容生态都是有益的。
比如,有没有可能开放用户之间的互相留言和回复?我知道这样做肯定有审查风险,但往往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灵感,并不完全来自作者自己的思考,评论区经常出牛人。看看网易跟帖就知道。如何平衡审查和 UGC 的风险,对微信团队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比如,有没有可能,把「通信录」按钮放到别的地方,将这个按钮换成公众号平台的大杂烩,用户关注的内容、公众号、小程序都在这里呈现,让用户更容易地打开那些他关注的东西。反正,「通信录」按钮我是真的基本不用。
我相信微信团队思考的深度和维度都比我深、比我宽,相信他们也看到了数字上的变化,这些我列举的建议他们可能有更好的实现方案。不管如何,创作者是一群特别需要鼓励的群体,不仅是金钱上的鼓励,还有流量上的鼓励。很多时候,写作不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并希望世界能发现。
微信,现在就是一个小世界。
標題黨更吃香
微信真的对营销很有贡献,尤其是微信红包
wow,现在是2021年2月10日,你说的这些基本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