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7.0,看一看微信的看一看

阅读时间 5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2 分钟。

微信 iOS 版经过了 4 年多,版本号终于从 6.x 变成了 7.0 。要知道,从 1.0 变到 6.0 ,也是经过了 4 年。这个版本增加不少新功能,比如类似 Instagram 的一日阅后即焚的短视频,但我想讲一个我觉得有长远意义的小功能。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功能并不小。

博客

说它小,是因为从界面上看,微信只是把原来公众号文章底部的「点赞」按钮换成了「好看」。说它大,是因为你的好友认为「好看」的文章,都会出现在「看一看」里。

之前的信息流形态「看一看」,变成了两个 tab,默认打开的就是「好看」。而原来的信息流,就变成了「精选」:

在这个「好看」里,好友之间可以在一篇文章下互动,就像在朋友圈一张图片下互动一样,有新的好友评论或觉得好看,你也会收到通知:

这个改动让我想起了 RSS 年代,我经常使用的 Google Reader。Google Reader 早期的版本,只是让每个人把他想看的 RSS 源订阅到 Reader 里,相当于微信里订阅公众号的功能,你发现一个不错的公众号,你就点「关注」,订阅到公众号的「订阅号」文件夹里。

这是一种主动阅读,你知道你想看什么,于是就去寻找相关的 RSS 源,然后把他们订阅起来。

但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光是主动订阅是不够的,后来 Google Reader 出来一个我很喜欢的功能:看朋友分享的文章。如果你在 Google 里加的朋友足够多,你的阅读几乎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而且,因为大多数朋友和你臭味相投的,你往往能在这里看到你真的关心,但又没有订阅的内容。

咋一看,这不跟朋友圈分享文章一样么?

不,这真的不一样。

朋友圈已经不是最初的朋友圈,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分享文章是一种无需关注接收者是谁的行为,反正我觉得文章不错,我就点一下「分享」,别人看了觉得有用,我会开心,别人觉得无用,我也无所谓。

但看看我们现在在朋友圈里的行为,你真的会分享每一篇你觉得不错的文章么?不,不一定。

我们加的「好友」越多,发朋友圈时就越谨慎,顾虑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举几个我曾经在别的场合举过的例子:

曾经,在微信里你可能肆无忌惮地发自己的性感自拍,后来,你妈用微信了,你发得少了,虽然微信推出了朋友圈「部分不可见」的功能,但你还是很少使用。



曾经,你是一个有话直说的人,后来,你的老板加了你为好友,你每次敲朋友圈,都三思而后发,虽然微信推出了「不让对方看朋友圈」的功能,但你很纠结,要不要把老板屏蔽朋友圈。



曾经,你会为自己喜欢的照片和文章点赞,你不喜欢的朋友圈,你会无视,甚至屏蔽,直至有一天,你的领导们都在朋友圈发你不喜欢的内容,但你不得不点赞。



曾经,你什么都发,你把朋友圈当做自己的日记,直到有一天,你加的好友超过了 1000 人,你开始考虑每一条朋友圈是不是都能给别人带来价值,经常写了一半,又按下了关闭。

曾经,你发朋友圈很随意,但随着时间推移,你对朋友圈的点赞数越来越在意,一条朋友圈发了 3 分钟内,如果没有 5 个赞,你会觉得这条状态质量不行,你会将它删掉。



曾经,你只有 200 个好友,发个朋友圈,朋友们 10 来个点赞就觉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你的好友超过了 4000 人,一条状态没有 100 个赞心里都不舒服,如果没有那么多赞,一定是文字没组织好,一定是图片拍得不够劲爆,一定是用的修图软件有 bug……



曾经你觉得 500 个好友的朋友圈一天都刷不完,但现在你很少刷朋友圈,甚至,你发现即使你一天不刷,睡觉前刷个 10 来分钟,就把过去一天大家发的东西看完了。

朋友圈已经很不纯粹,每个人在 TA 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的角色,有些话、有些图,你在发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角色,你会有自己的顾虑。

文章也是一样,你觉得某篇不正经的文章不错,但你在朋友圈里的角色是一个「正经」的人,你明明觉得文章「好看」,但你就是不敢分享,因为朋友圈是你的社会档案,你不希望你的社会档案被「污染」。

所以,把你觉得「好看」的文章放到一个像 Google Reader 那个「看朋友分享的文章」的地方。

这是让阅读回归本真,你觉得好看的文章,就告诉你的朋友,这和你的社会身份、朋友圈身份没关系,只是你觉得好看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看一看」一直做得不温不火,微信也确实应该把它重视起来了。一方面,大多数人订阅的公众号是很少的,而且还有很多像我这样半年才更新一次。光是「订阅号」是不够阅读的。另一方面,作为平台的规则制定者,微信不能看着订阅号的阅读量不断下降,而坐视不理,它需要提供首先符合用户意愿不伤害用户体验的,然后能让优秀的内容得到更多曝光机会的办法。

既然人们发朋友圈已经很克制,优秀的内容在朋友圈得不到最广泛的传播,阅读者觉得内容不够,公众号作者觉得阅读量不够,那为什么不让阅读和分享,回到它的本质呢?

本质就是,让分享文章变得无压力,让阅读呆在应该阅读的地方。

「看一看」就是这个地方。

可以预测,微信 7.0 ,用户的使用时长会增长,因为用户可以阅读的东西变多了,而对公众号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好的内容,会被更简单、更轻度,又更亲密的方式传播。

后记:这篇文章我先发了公众号,再更新到可能吧网站,可以预料到,又会有人说,你丫怎么又写微信了?我写我关注的产品,我写我认为好的,和想批评的产品,只是,很多我觉得好的东西,都在微信里罢了。

9 条评论

  1. 强行夸一波微信“看一看”,逻辑关系也经不起推敲。在朋友圈有自己的身份扮演,所以很少发朋友圈是怎么样推导出“看一看”是一个和身份无关的阅读场所?
    你的个人品味、文化素养在你点赞并推送到“看一看”的文章里都能得到体现,“看一看”无非就是朋友圈的延伸,倒不觉得它能变成下一个成功的好产品,但是成为公众号们推销自己的垃圾场还是可以预见的。

回复 散戶鬥嘴鼓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