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考-标准答案

阅读时间 6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2 分钟。

这几天憋了很多话想说,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在可能吧写出来。尤其是4号的晚上,我刚从北京回来,感触良多。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生们经历了至少一年的艰苦生活终于迎来了2-3天的释放期。今天是周日,所以我打算说点和互联网不太沾边的话题,关于高考,或者说教育的一些想法。

(pic via)

高三是地狱式生活

毫无疑问高三是整个求学阶段最乏味的一年,可能在大学期间需要像高三那样努力奋斗,但是高三那种乏味是不能在其它时期找到的

因为在高三,大多数人每天需要而且必须要做习题、模拟试卷。天天做、天天评、天天讲

我是在一个县级市的第一中学上的高中,回忆起高中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室友之间的友谊,还有这些:

1、高一的时候周六上午要上课,周日早上要上自习(非强制)

2、高二的时候周六全天上课

3、高三的时候周六全天和周日上午都上课,周六周日晚上半强制上自习

4、高三的寒假印象中只有9天,高二的暑假也只有不到2个星期

5、高三时几乎找不到空余的时间做其它事情

6、每个人的桌面上都堆满了书,有些书堆比人还高

7、你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和渠道去获知

8、做题、评讲、做题、评讲、做题、评价……这就是高三的死循环,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高三我是班里最反叛的人之一,周六周日晚上的半强制性自习一般我是不上的,往往跑到网吧去,我需要每周利用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去看看最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书上那些多年不变的材料。

然而,对于高考队伍来说,我只是沧海一栗,高三的生活依然是地狱式的,你没有呼吸其它空气的机会。

每个人都埋头奋斗,面对应试教育,你只能放弃实际技能,去为那几张可怜的纸而拼搏;你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在你可能毫无兴趣的领域种地。

高三的时候你不是在读书,不是在学习,只是在不断地为制造出更体面的数字而流汗

只为了练习册

不像一些实验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可能很丰富,我的高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练习册打交道,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练习册。

有时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要做出练习册上的题,做出来又怎样?能给我生活带来什么?

做题是有用的,但教科书和老师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材。教材不会告诉你一个问题能如何应用到生活、能如何改变生活,它只是要你做出这道题

但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与其强调问题的本身,我认为强调问题的应用更有实质意义。这样才会让人认为学一门课是有用的,天天算微积分但不知道何时能用到,这不是微积分的错、也不是微积分无用,而是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而同时,我觉得单纯追求高分,更应该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这是一段对话:

“阿禅,我们宿舍的日光灯坏了,我今天买了一条新的换上了!”

“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这是我第一次换日光灯啊!”

“你的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我们宿舍其他人还不会换呢,第一次都还在呢!”

上面的对话完全真实,是高三的时候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跟我说的。

很难想象在高三的时候(18岁),换日光灯竟然还是一项值得骄傲的工程,这不是这位同学的错,而是过往我们太注重于没有实质意义的习题,忽视了简单的生活技能

我始终坚定不渝地认为,懂得如何换日光灯比懂得计算傅立叶变换有更普遍的、实际的意义。这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前者是必须的。

答案只有一个

高考语文我全班倒数第三,521分(广东的标准分算法,521分表示分数在全省平均分左右),整个高中我的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同时因为我的化学也很差,被同学戏称“没文化”。

除了高考我是将整份语文卷子答完之外,其它时候我几乎都是有一些题留空的,留空的题一般都是这类型的题目:

1、你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你怎么看待作者说XXXX?

我不愿意做这类型的题是因为我的答案往往是错的。反正都没有分数,我干脆就不写了,有时整一篇阅读理解我都不看,全部题留空。

之所以几乎每次我的答案都是错,是因为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标准答案要求你怎么想你就必须怎么回答,否则你就是错的

(pic via)

既然问题问“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是如何看待的”,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为什么要拿我的看法去和标准答案作比较?如果只有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去回答才是正确的,那问题应该改为:

1、出卷老师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标准答案怎么描述作者说XXXX?

我们的思维就被这样的条条框框局限了,你不能有别的想法,你只能跟随主流想法;你不能标新立异,你只能守旧徐行。标准答案说社会主义好,你就必须要这么说,即使你拿出理由来说明其它社会制度也是好的,你也是错的,因为你和标准答案的想法不一致。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开放了,思维可以更开阔,但依旧不能偏离主流思想。我认为,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不止有社会主义

我希望我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的经历不会再次发生: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1990年前一年某件事的作文,语文老师后面给的评价大概是:文笔,内容都很好,但思想0分

互联网不止有一个答案

庆幸的是,世界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各种思想自由奔放地表达,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阿谀奉承的政治题回答是不受欢迎的

即便互联网是如此的自由开放,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势力正在试图用“高考语文的方式”来束缚我们的思维,甚至用“焚书坑儒”的手法来毁灭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参考答案”,作为“参考答案”的twitter就被“标准答案”毁掉了

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环境里,学会“跨栏”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势力以前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它现在正在毁灭什么,我看得一清二楚。

268 条评论

  1. 唉,想起高三就心酸。高一时我说我要考清华,高二时我说考中大不是问题,到高三时我说还是考华工吧,囧。
    我高一二时平均排名是全级第六,到了高三最差那次是150。。。特别是语文,从小到大,我的作文经常给老师拿来读的,到高二时也没低过45分(60分满分),可是到高三,我作文最高那次是38分,拿过5次24分。。。
    高考并没有错,错的是扼杀了我们的思想。。。。

  2. 我记得自己高中生活不是多累,因为是走读,不住校,所以晚上不上自习,一般回家做下作业,还有时间看看电视,
    可惜那时候我们那网络还没这么普及,可惜了。。

  3. 高考有些科目的标准答案固然禁锢了思想,但思想也是相对独立的,何况现在从小到大我们就被告知要解放思想。所以……

    我认为教育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有问题吧,高考是非常机械的,只要你用心基本上都能做好。目前,而言,我觉得这是相对公平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不坏的。不过,随着现在大学学位的贬值,我想高考改革会逐步进行的,但前提仍然是保持公平。

  4. 都在批评中国高考制度,但是请注意,高考制度并不是等于这种填压式教学。我明白为什么JN同学许多阅读不懂,这不是高考的错。对文学的理解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种能力正是在高中是该培养的。考察这种能力有错吗?只是现在的一些教育者完全不理解教育的意义。他们认为做一百道题总比认真读一篇文章来的有用,完全是不可能的!我2006年参加的高考,母校是陕西省一所重点学校,在高考前一个月,我们高三就全部放假留给同学自己学习。国庆节我们放4天,而且真正的高手桌上是不堆书的……

  5. 1.教材本身我倒并不觉得有问题,例如您谈到的微积分,实际就是生活中很少用到,数学根本不能放到应用中去学,它要从原始理论开始。但其他科目是可以的,可是教材本身我觉得是好的,影响到学生的绝大部分还是在于教师怎么去讲。
    2.关于标准答案,谴责这个没什么意义,因为如果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怎么评卷?或者说怎么保持公正的评卷?同时语文考试又必须考察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所以,这一点是在整个畸形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现在这种类型的高考有继续存在的一天,这样的模式便会延续,而且必须延续。
    3.其实,我觉得,对于高考大家是不是反应过激了呢,高考不好这一点几乎无人质疑,但是它有多不好呢?对我来说,我还真没觉得高考怎样,我高三照样逃课上网吧,其实就在于个人怎么看怎么想,你要自己把自己逼死,没人阻止得了,你要放得开,高考就是一场足以考验个人基础能力的游戏。

    • 只能说教材不够好。
      学科应该是自选而非强制,妈的搞音乐的学英语一辈子用多少回?搞程序的就一定会用到微积分?知识当然越多越好,但脑容量也是有限的,应该更多地学习对自己发展方向有较大作用的知识,就像福尔摩斯从不学对自己无用的知识,哪怕是“换日光灯”这种简单的生活技巧。这种教育提示就是扼杀天才的体制,全能=无能。
      标准答案本身就是对文学的侮辱,文学本就不像数理一样有精确结果,到了量子力学那还算不出精确结果呢,“结果因观测者和观测方法而不同”,找上帝要标准答案去?一个历史问题、八个史学家有七个说法,妈的出卷的人何以这么权威?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纯属误人子弟。
      我对高考没什么特别的看法,我对整个教育体制都嗤之以鼻。

      • 本来我想点顶的,岂料不小心点了踩…汗死。

        非常同意斯克迪亚您的那个“福尔摩斯”的看法!

        下面是引文…

          群众版里的《福尔摩斯全集》里的血字的研究有这么一段话:
          他的知识疲乏的一面,正如他的知识丰富的一面同样地惊人。关于现代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他几乎一无所知。当我引用托马斯·卡莱耳的文章的时候,他傻里傻平地问我①卡莱耳究竟是什么人,他干过些什么事情。最使我惊讶不止的是: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对于哥白尼学说以及太阳系的构成,也全然不解。当此十九世纪,一个有知识的人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道理,这件怪事简直令我难以理解。他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不觉微笑着说:“你似乎感到吃惊吧。即使我懂得这些,我也要尽力把它忘掉。”
          ”把它忘掉!”
          他解释道:“你要知道,我认为人的脑子本来象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古脑儿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的东西掺杂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要把一些东西装进他的那间小阁楼似的头脑中去的时候,他确实是非常仔细小心的。除了工作中有用的工具以外,他什么也不带进去,而这些工具又样样具备,有条有理。如果认为这间小阁楼的墙壁富有弹性,可以任意伸缩,那就错了。请相信我的话,总有一天,当你增加新知识的时候,你就会把以前所熟习的东西忘了。所以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些无用的知识把有用的挤出去。”我分辩说:“可是,那是太阳系的问题啊!”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干?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①ThomasCarlyle(1795—1881):英国散文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著有《英雄与英雄崇拜》等书。——译者注

  6. 如果是高三人就不适合看这类文章,对于高三以前的人来说这类文章有很大的误导性。“有一些势力”它就是有那么强大,比如GWF,所以不得不选择暂时屈服于它的“淫威”。

  7. 我是山东考生,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顶着这些,可以想象,高考的压力是多么的大,录取的分数线是多么的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