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憋了很多话想说,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在可能吧写出来。尤其是4号的晚上,我刚从北京回来,感触良多。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生们经历了至少一年的艰苦生活终于迎来了2-3天的释放期。今天是周日,所以我打算说点和互联网不太沾边的话题,关于高考,或者说教育的一些想法。
(pic via)
高三是地狱式生活
毫无疑问高三是整个求学阶段最乏味的一年,可能在大学期间需要像高三那样努力奋斗,但是高三那种乏味是不能在其它时期找到的。
因为在高三,大多数人每天需要而且必须要做习题、模拟试卷。天天做、天天评、天天讲。
我是在一个县级市的第一中学上的高中,回忆起高中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室友之间的友谊,还有这些:
1、高一的时候周六上午要上课,周日早上要上自习(非强制)
2、高二的时候周六全天上课
3、高三的时候周六全天和周日上午都上课,周六周日晚上半强制上自习
4、高三的寒假印象中只有9天,高二的暑假也只有不到2个星期
5、高三时几乎找不到空余的时间做其它事情
6、每个人的桌面上都堆满了书,有些书堆比人还高
7、你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和渠道去获知
8、做题、评讲、做题、评讲、做题、评价……这就是高三的死循环,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高三我是班里最反叛的人之一,周六周日晚上的半强制性自习一般我是不上的,往往跑到网吧去,我需要每周利用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去看看最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书上那些多年不变的材料。
然而,对于高考队伍来说,我只是沧海一栗,高三的生活依然是地狱式的,你没有呼吸其它空气的机会。
每个人都埋头奋斗,面对应试教育,你只能放弃实际技能,去为那几张可怜的纸而拼搏;你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在你可能毫无兴趣的领域种地。
高三的时候你不是在读书,不是在学习,只是在不断地为制造出更体面的数字而流汗。
只为了练习册
不像一些实验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可能很丰富,我的高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练习册打交道,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练习册。
有时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要做出练习册上的题,做出来又怎样?能给我生活带来什么?
做题是有用的,但教科书和老师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材。教材不会告诉你一个问题能如何应用到生活、能如何改变生活,它只是要你做出这道题。
但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与其强调问题的本身,我认为强调问题的应用更有实质意义。这样才会让人认为学一门课是有用的,天天算微积分但不知道何时能用到,这不是微积分的错、也不是微积分无用,而是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而同时,我觉得单纯追求高分,更应该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这是一段对话:
“阿禅,我们宿舍的日光灯坏了,我今天买了一条新的换上了!”
“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这是我第一次换日光灯啊!”
“你的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我们宿舍其他人还不会换呢,第一次都还在呢!”
上面的对话完全真实,是高三的时候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跟我说的。
很难想象在高三的时候(18岁),换日光灯竟然还是一项值得骄傲的工程,这不是这位同学的错,而是过往我们太注重于没有实质意义的习题,忽视了简单的生活技能。

我始终坚定不渝地认为,懂得如何换日光灯比懂得计算傅立叶变换有更普遍的、实际的意义。这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前者是必须的。
答案只有一个
高考语文我全班倒数第三,521分(广东的标准分算法,521分表示分数在全省平均分左右),整个高中我的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同时因为我的化学也很差,被同学戏称“没文化”。
除了高考我是将整份语文卷子答完之外,其它时候我几乎都是有一些题留空的,留空的题一般都是这类型的题目:
1、你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你怎么看待作者说XXXX?
我不愿意做这类型的题是因为我的答案往往是错的。反正都没有分数,我干脆就不写了,有时整一篇阅读理解我都不看,全部题留空。
之所以几乎每次我的答案都是错,是因为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标准答案要求你怎么想你就必须怎么回答,否则你就是错的。

(pic via)
既然问题问“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是如何看待的”,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为什么要拿我的看法去和标准答案作比较?如果只有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去回答才是正确的,那问题应该改为:
1、出卷老师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标准答案怎么描述作者说XXXX?
我们的思维就被这样的条条框框局限了,你不能有别的想法,你只能跟随主流想法;你不能标新立异,你只能守旧徐行。标准答案说社会主义好,你就必须要这么说,即使你拿出理由来说明其它社会制度也是好的,你也是错的,因为你和标准答案的想法不一致。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开放了,思维可以更开阔,但依旧不能偏离主流思想。我认为,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不止有社会主义。
我希望我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的经历不会再次发生: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1990年前一年某件事的作文,语文老师后面给的评价大概是:文笔,内容都很好,但思想0分。
互联网不止有一个答案
庆幸的是,世界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各种思想自由奔放地表达,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阿谀奉承的政治题回答是不受欢迎的。
即便互联网是如此的自由开放,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势力正在试图用“高考语文的方式”来束缚我们的思维,甚至用“焚书坑儒”的手法来毁灭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参考答案”,作为“参考答案”的twitter就被“标准答案”毁掉了。
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环境里,学会“跨栏”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势力以前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它现在正在毁灭什么,我看得一清二楚。
挺怀念高中生活以及高考….
我怀念高中逐个班去看美女的经过……
我好像也有过。不过只看一个人,
jason还是挺有想法的。
我的高三挺精彩的,没有别人说的那样灰暗、压抑。
me 2. 读小说打游戏看杂志, 除了最后2个星期, 还好, 还是能进天堂happy了4年, 哈
我今年刚毕业 也是觉得高三相当有意思 值得去怀念
me的第一个沙发..
被灭了…开始看文章.
沙发
标准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标准~~
那就是所有不同的答案都被河蟹啦~
汗,慢了
我觉得跟山东河南等地乃至我们省其他城市的考生比起来
我的高三真是轻松……
我不知道你的高三生活是怎样,但听到maoz描述她的高三生活,那真是两个世界。
当然,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
恩,我们一周回休息一天半
而且没有强制性晚自习
而且白天很多时间也是自习……
号称全湖北省最轻松的高三
哇咔咔~
我被鄙视了,我被鄙视了。
我恨我不在湖北出生,我恨我脑子不够去轻松的高中。
我们当年是理科班
有一个同学,在班上排名中等吧
高三一学期之后当高考移民去了广州
然后从头开始背文科
然后轻松考上北交大……
所以,你不生在湖北是好事……
有这等事…… 汗
难道您是敝校(湖北省实验中学)的?
敝校的松懈是市里出名的。
我是比你们更松懈的华师一的
哇塞 握手 我也是松懈的华师一的
哇塞……找到校友了
你哪一年毕业的?
不敢苟同啊,当时去华师一玩过,贵校学风还是很严谨的呢。。。话说敝校折腾了几级之后都考到江大去了,号称将大附中~
握手~~我也是湖北实验的~
刚刚考完~
可能吧九零后读者……
我就山东的 山东学生虽然苦了些(包括命苦)但我觉得高中生活蛮美好的 至少我们班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
高中那段时光确实挺值得回忆的。到了大学反而觉得没目标了。
已经被高三毁了
哎,也不能这么说
至少高三教会了我们既然有人要吃屎,我就拉一泡
我去好大学
他吃的也高兴
一举两得
大家都乐和
可惜
我那泼屎没拉好
。。。。。。
晕了
高考‘好远好久以前的事了。高三?怎么过的也忘了0等待的只有一星期后的毕业散伙饭。哥们,祝贺我吧“因为我不再是学生了
同样祝贺 哈哈
报告阿禅,有一个 (pic via) 放错地方了,在第三点里。
谢谢提醒,已更正。
先占位~再看帖
一口气看完,对博主的观点不完全苟同。
高考是对人心理、生理素质的考验,经历过高考这道坎的人,相对抗压能力是更强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即使抗压能力强了,赢了它,丢了其它们,值得吗,而且这种考验是封闭的,不健康的。
是否值得只有过来人才知道的,我相信大部分人回想起高考的那段经历,虽然有辛酸却又是富有意义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除开高考外,或许还会有您所说的可以去追求的“其他”东西。
但这个其他更加虚无缥缈,孩子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特别是农村的孩子。
同意!
得到的和舍弃的一对比,豁然开朗~
当年我高三也是很休闲的过的,只要会学习,很轻松就过了。
我也是过来人,而且当初的我和现在的我一直相信我们应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都可以看出里面的问题,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成不变。真正的教育是使人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上升为思想和智慧,能够使其散发,进而影响他人。中国的教育停留于知识的传授(从大多数讲,可能您是属于少数),教人们如何压抑自己的想法,逐渐的使我们变得“闷骚”。
您知道为什么追求“其他”的东西,孩子觉得空洞,家长觉得空洞,难道您没有想过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吗
深有同感 刚才就想说这个来着
我没有否定高考,我不认同的是面对高考采取的措施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
我不认为高考一定要让人瘦下10几斤。
……话说高三我长了十几斤……从小到大几乎没听过课
我高三也胖了
人生最胖的时刻就是高三
o(╯□╰)o
我是湖北鄂西北偏远地区的,不要拿你们华师一的情况来替代全国的情况,我看你说的话我他妈的就想揍你,中华大地有多少华师一,有多少学生能享受到你们那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你看问题仅仅从自己的教育经历出发,我看你就是华师一的耻辱。我们那里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手段简直是摧残人性,高三时候星期一到星期五课外时间不让你洗衣服,不让你听随声听,中午不让打篮球,班主任这样威胁:只要我看到你的篮球了,没收,然后用水果刀给你捅破
我高一高二150斤 到了高三成了170
明显是胖了很多,5555555。高考之后一个礼拜,有人看见我就说,你瘦了嘛
其实我中间就爬了一次山!可见可减的空间有多大
有图有真相
廋十几斤肉算什么喽,现在孩子大部分是营养过剩的。O(∩_∩)O~
行尸走肉般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而他们曾经赢过这些“考验”
嗯,大考小考不过瘾,出来接着考公务员。
哥们 你没看懂啊禅的这篇文章。。。
啊禅所说的并非高考本质如何坏,也并非吧高考说的一无是处,啊禅主要道明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排他性,唯一性!答案的权威性! 在国外教学中,文学类课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主体思想,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只要你说的有理就行,你口才厉害就得高分! 但是国内就算你一句话吧“出题老师”的标准答案的意思答出来了,但是错了几个字都可能不算正确,这是很讽刺的。 我高中语文还可以,我的失分基本都是在一些“扣字眼”的题目上丢分的! 写作文不管你文采多好,只要你的主题思想在老师看来有点“叛逆”。那么对不起,很可能0分。
吧可能吧或者韩寒博客的文章全部拿去给高中老师评分,可能全部零蛋!
但是可能吧的固定读者过万,韩寒博客每篇博文的阅读数都在几十万乃至百万,这是对中国所谓“权威”的最好讽刺!
其实这篇文章更多的意味是啊禅以高考寄托哀思,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了。缅怀“叛逆的先人”!
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被强奸了!
赞lansh同学。
这篇文章我主要不是想说高考的,借高考之名会让这篇文章安全一些。
我干保证,这篇一定被水产~~~
O(∩_∩)O~,整体上我都是认同博主的观点的。
我只是觉得高考的存在有它的价值,对社会,对学生个人都有意义。
感谢Lansh的指点,确实我只看到了博主文章的表面。
“借高考之名会让这篇文章安全一些”
哈
我常跟同学说使中国存在越来越多的尖锐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同学都说我是反pp人士 然后我大呼: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不敢不啊!
同桌说,pp是中国最大的黑社会
但说了这些话愿不会被调查 :P
我和同桌也是高考培育出的人~
阿蝉把这个给我删了吧 我忘了我刚考完 还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呢
买糕。又一位被中国教育制度弄神经了的。。
压完了又能怎么样?
不过是种经历但并不值得骄傲,
压弯了的心灵和身体会在大学有个反弹。
高考在某些方面是一种主流思想的洗脑,
不断地灌输这些与接触不到的那些,
是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甚至不如20,30年前中专生的原因,
可能你有知识,但是你没思想,
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关心与看法,
所以很悲哀。
原来高三不是来学习的,是来培养抗压的……原来如此
确实是这样,虽然我高三开头到高三结束都在骂教育,虽然弊端种种,但磨练这部分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绝对需要改革…..
抗压能力?说得对,没准政府是需要这方面人才!逆来顺受,行尸走肉。
哈哈 精辟
有些应试是活生生压死了人的, 至少我就曾经经历过那种应试, 你说的抗压能力不过是牺牲了学生快乐和人生的多元化发展和追求才换来的, 而有一小撮人是永远都换不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付出生命!
江苏高考方案从08年起改着就没消停过……一群为了政绩而折腾的家伙。还好07年我就跳出苦海,进入到一个更大的苦海里了
呵呵,我们总工的孩子今天开始考试,我和总工两人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研究总分440分是咋样分配的,呵呵,江苏的童鞋s真是不容易啊。
这个考试制度我看了好几遍没看懂。和联通的3G资费说明一样难懂……
我是99年参加高考的,那时疯狂的看新概念作文,身在小县城的我之前不知道作文还可以那样写,看得我如痴如醉,不停地摘录里面的句子,看了有些句子用在我高考作文里了。
记得我高中时的作文风格也是看类似新概念那样的书后形成的,后来被一评卷老师给了20分,并写下了4个字: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当时我心中默念,你这个死老头,食古不化……
“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为: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发卷子时年轻的老师耽误了20分钟,仔细思考这个题目觉得自己不会跑题花掉40分钟,等我提笔时,已经11:29,只剩一分钟。
湖北高考语文总分150,作文60分,语文是我优势最大的科目,也是高考的第一科,我现在还很佩服自己能快速调整好心态进行余下的考试,最后成绩出来语文考了98分。
反正,我知道一点,要是没有高考,我这个农村出来的老实的穷孩子永远没有机会上名牌大学。
存在即合理,有其合理的一部分的
对,你骂它科举也好,骂它僵化也好,我们国家的差异化明显,高考真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时机。当然我也和你一样期盼祖国大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农村和城市的还是从小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谢主隆恩
芬兰的大学免费
呵,高考不是什么龙门,仅仅是一种选拔方式。没有高考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东西出现的,顶多名字不叫做高考而已。这种关系很像美元和人民币,都是一般等价物,只是谁在用罢了。
阿禅说的很对,诸如“你是怎么理解这篇文章的?”这种高考命题如果也依靠“答分点”来得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写上一句“命题人沃草泥马隔壁”送给阅卷老湿。我们没写,也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他们的。
我一会打电话给我的师弟师妹们,在卷子上写上这句话XD
高一的童鞋报到,学到了。。。。。。
这世界不是他们的,只是“我们的世界“是他们的。
好像看过这么一句话,只有在废墟上开出的花才最美(大概意思是这样)。不过现在我们是在废墟上的笼子里。
高三的时候我还不知道90年前一年的事情:(
进入大学以后有一两年的时间会做梦梦到高考,每一次都心有余悸
遥想当年,往事不堪回首!高中时我还给境外广播节目组打过越洋电话,还有批评学校领导而被记过。莫提了 ,呵呵
我很幸运…家乡的高三很快乐…
什么时候写个 恩恩 考研···哎
考研比高考轻松多了……
那种压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高中没住校的飘过……
那你还能考到我们这里的HD,说明成绩还是不错的嘛~
莫非是校友?
不是校友。不过我好奇你是什么专业的?貌似很多空闲时间
看到jason引用的图片居然是山东某网站的。看来这图片十有八九展示的是山东学生的学习风貌无疑。记得当时读高三的时候,那书摞得比图片上的还高。身为山东众多考生的一员,我深深为有这么多兄弟共同作战而倍感自豪。
高考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的制度大体就是这样子,想改变还很难吧。除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把成百万千万的人分个三六九等呢?有人说高考是八股,那谁能在当前情况下,搞个非八股出来?
这时候,如果还有人说美国Gov搞出来的教育制度,那可太理想化了,太理想。
不大同意Aw老师的观点。
那不是观点,那是冷笑话。:)
嗯。抱歉,Aw老师。是我理解错了。
今天看到您写的《 “华中科大”同学该做做PR工作了》挺好的。
感觉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差别挺大的!
我们学校属于夹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偏素质教育的那种
但是很多活动还是值得回忆的
像我们有学习怎么制作葡萄酒~~~校园歌手大赛~~篮球周末~~科技周~~艺术节
庆幸我不是完全的地狱式高三~还是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优酷上有个考前一学校集体撕书泄愤的视频
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以前的高考是7月,后来才改的6月,看来Jason岁数不大啊。
其实非议高考并不好,任何制度都有弊端,非要强调能力和素质教育也行不通,能力怎么考?素质怎么考?没考核靠什么筛选?
重视文凭不是中国的问题,美国人的斯坦福和山鸡大学毕业生也是有明显差别的。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渠道接收非大学生的时候,高考才不是人一生的救命稻草,这不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社会多元化真正实现的时候,没人在谈论高考的时候,就是高考制度成功的时候。
所谓标准答案其实无处不在,高考需要标准答案,工作了上级也有自己的标准答案,老婆找你商量事情她也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我可以在家soho躲避上级的标准答案,但老婆不能离婚。
我想说的其实是,思想可以自由,但并不是一提自由就要推翻多数人认可的东西。
嗯,我是6月高考、目前未婚那一批的。
我没有否定高考,纵然我认为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未必能实施。我反对的是限制思想自由,其实我在文章的前后都说明了,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说高考,4号在北京让我感触良多。
黄金时代就是从那时候结束的吧 4号网上虽然静悄悄的 但是依旧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
标准答案并不一定是多数认可的东西,即使是,它也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别忘了,CN现在还没有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再看看那些做大了的企业都被骂成什么样就知道素质教育的意义了。
不用说什么肖氏反射弧了
“反射弧“好像是初中生物里提到的东西……
它的发明者可是顶着N个“科学家”“教授”帽子的
还有Kylin系统被质疑抄袭FreeBSD……
估计有人连“开源”是什么都不知道,看见了敏感词Free心里就急,急着“为国产软件辩护”
再看看百度贴吧等“大型媒体”,几乎找不到没有脏话的地方
经历了,回过头去,发发牢骚,笑侃一番!
让人无奈的是,社会还是社会,现实还是现实。
是啊,
说归说,做归做,
可以在一边胡说,
不过权力掌握在另一拨人的手里。
Thanks.常在 可能吧 看到你的评论,值得一看。
今天,高三学生解放纪念日到来了
是明天…
我是湖北省某重点高中文科实验班毕业的,感觉高考没那么可怕啊。我的电脑知识几乎全部都是在高中获得的。天天看杂志、报纸,NBA开始了我们每天中午还看球,每周都会打篮球。高三依然是这样。没有说的那么可怕吧。而且我们高考全班几乎都是重点大学。
另外,高中让我从一个瘦子变成了一个胖子。
老乡,握手~
那是你,自以为很牛逼的你以为全世界所有知识都可以很容易获得,这就好比知识分子不理解农民工的感受,你就是一个典型。
那你呢?
我的经历和你类似,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走运啊,而且决大部分人是没这么走运的,我现在好多山东同学说他们的经历我听着就不可思议。
一代一代都是這樣熬過來的,真不知道熬出什麽來了。
虽然文科比理科好,但还是讨厌文科喜欢理科。其实语文作为一门主课的境地现在是很尴尬和不三不四的,建议和政治合并,或者干脆点,所有的文科合并成一门就行了,都是宣传工具,还分设多门。自从有了互联网,生活多了一种选择,感谢GFW,感谢CCTV,还是那句话,政治不开明,看娱乐节目也很别扭
另:要让我出明年高考作文题目的话,我就会这样出:64和69,任选两组数字中的任何一组,谈谈你的感想
不知道学生会怎么选?不知道大家怎么选?
这个话题好,我一会给我高中语文老师发个短信,看他有没有兴趣这样出题。
做为准高三学生,感想多到没法说。
拼过高考吧!……
那你加油啦,感想以后有机会写的。
还没有真的接触过高考。
但是在看那些师哥师姐们都跟疯了的一样在那里读书,我也会狂!
丫语文比我高将近一百分嘞(我那年也是标准分)~
1、你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你怎么看待作者说XXXX?
我一般也得不了分.我和jason的观点一致
真可耻,我对这些恶心的问题相当娴熟… …
出来考试,目前没有更好的大学录取方式。
我的高三是我整个中小学最颓废的一年,那年我学会了喝酒,经常去K歌,还在二模过后那两天召集大批人马庆祝我的18岁生日。
关于高考语文的描写我十分欣赏,我当时的语文成绩不出意外的话是全班倒数第一
(另外我的物理几乎不听课写作业却经常年级第一。。。。。。。。
跟我差不多,我的物理也是经常第一,属于那种比较幸运的人,高考物理基本也是满分,不过我语文基础太差,不过写作不错。说实话我的高三相当的优哉,因为我在外面租房子,没人管,学校虽然封闭,但我是自由人,加上那年的生活费也很多,所以那一年过的是相当的小资…虽然很想念,但是还是不想会到那个时候,毕竟我也不能保证我是否能再次考上大学。
河蟹主机是什么?
主机上真的有河蟹吗?
会不会倒闭吖?
恩,我是一个在一个县级市第一中学读高中的一名高一学生,我们班上现在是书堆得比人高(至少我的是的) 但是我认为现在人教实验教科书的实践性还是很强的(所以教科书就被骂,说没有做题目的价值)所以说,我认为现在教科书还是跟上时代的脚步了~只是制度还跟不上~至于思想不思想的问题
在我们这里,自己有思想就行了,不一定硬是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老师看~ 既然教育部门想看到“标准答案”就让他们看吧~有些事情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有时候是需要去适应的。
如果问题本身你都算不出来还谈什么应用?
高三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很认真的学习了很多重要科目,语文,生物,化学,物理,数学……我现在总在想如果那时候学得东西现在还经常复习还记得就好了。
高三是让人开眼的,起码书本上的东西就够让你消化的了,做出一道设计巧妙的几何题你没有成就感吗?不觉得做题的过程很好玩吗?
封闭个1年没什么,大学你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要善于取舍,何况高三得到的东西实际上更多。
我不否认高三一年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本来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17、18岁中你一年的收获的东西,可能四、五十岁以后得花上5年10年。
比如什么?
你这就是抬杠了!
不是啊,他说本来可以得到更多东西,比如什么啊,谈恋爱么?我觉得这种东西大学里得到也一点都不晚啊。
开篇点题。
不过能否更细致的说说四号在某地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
可以文明用语的说。。。。
学习微积分等,并不一定就是要用来应用的,而是学习思路的过程,即便教科书如你所愿举了很多实际上的应用,但是那些应用也还是离你很遥远的,始终还是用不上的。
生活技能的学习,不用指望老师去教,因为你爸就是你的生活老师。自己不主动去做不去学习没法说是学校的问题,因为高中并不是技校。
答案只有一个我同意你的观点,当年也是适应了半天才能做对题。
用不上的学了干什么呢?每个人一生的平均利用率不足0.001%的知识等同于废渣,学没学都那么回事,真感兴趣的自己自学了就,学音乐的多看俩五线谱,学计算机的多看俩网页也比浪费时间学没用的东西强。
那这个你就需要和你的父母讨论讨论了,为啥让你上学,自己在家自学反而效果要好得多。
高中生看完文章的话,还是继续好好学习吧
想当年一个月才有一天休息时间,每天都有12节课等着我们去上
想想现在的大学生活,好像天天在过年,唉
山东的考生都很苦啊!老大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啊!说出了我的心声!
作者自身的水平决定了其看问题的角度。
当然,也包括评论者。
高考日下雨天
一看就知道是NG写的,风格啊。。。
今天刚考完两门,我已经绝望了
台灣的基測、學測(相當於中考、高考)也是培養學生選出「標準」答案的過程。
做國文的閱讀題,我也常常難以猜測出題者的意思
而數學也不是測驗思路,而是一大堆解題技巧的背誦
國三(初中三年級)、高二、高三的生活,我老師說稱為「非人生活」(不是人的生活、如同非洲人的生活的雙關)
惊异…
我有个朋友还说他晚上做了个高考的恶魔“离交卷还有10分钟,他突然发现自己作文还没写”
高考这个话题挺引人的,说起
今年广东的高考作文是“常识”,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趣,很贴近时事。
好像在说,某些什么人,什么70码没有常识;
还有其他什么事就不说了
嘿嘿~我也刚考完
高中就像生活在牢笼里面
一切的一切都被束缚着
但是黑暗的年代离我们远去了
网络给了我们新的生活
祝福下今年的考生
我觉得我的高中也是浪费时间三年的时期。
三年没学习,今天高考我傻了,什么也不会。。。
偶是上海的,高中三年还行吧。高一都在学电脑(那时刚接触)和踢足球。高二才开始认真学习。高三也就那样,记得当时班上的同学大都迷上了CS,特疯狂,一有时间就去玩。至于语文吗,嘿嘿,整个高中就没怎么学过,基本都是吃初中的底。话说就这样,有一次咱还考了前五呢,可见大家都没怎么学。
还记得当时高一有一次上语文课,讲的是司马迁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是个老太,讲到司马迁受过宫刑,其实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当时她怕我们不理解,特地解释说:“宫刑知道伐,就是男性生殖器被阉割掉…”,当时全班都笑翻的说。
呵呵!高三基本和作者一样的过,都是在县上的高中,考的广东高考。不过我语文会取巧,其实像语文那种题目,都是套一套答案,基本分数就拿下来了。没啥意境,就是一种技巧。
第三第四段显然才是目的~
补了一年,那一年不上自习,不做题,就是看书,竟然给考上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2005-2006年就闲得玩魔兽世界~
应试教育,总有一天会被唾弃。
玩我的游戏去
看了回复,真感慨啊。。。
说得太好了。
憋了好几天怎么没憋死?哈哈,无聊不无聊,几条小鱼而已
唉,想起高三就心酸。高一时我说我要考清华,高二时我说考中大不是问题,到高三时我说还是考华工吧,囧。
我高一二时平均排名是全级第六,到了高三最差那次是150。。。特别是语文,从小到大,我的作文经常给老师拿来读的,到高二时也没低过45分(60分满分),可是到高三,我作文最高那次是38分,拿过5次24分。。。
高考并没有错,错的是扼杀了我们的思想。。。。
我记得自己高中生活不是多累,因为是走读,不住校,所以晚上不上自习,一般回家做下作业,还有时间看看电视,
可惜那时候我们那网络还没这么普及,可惜了。。
瓦咔咔,我高三时光还觉得挺甜蜜的哎~天天yy坐在我前后左右的帅哥。。。
高考有些科目的标准答案固然禁锢了思想,但思想也是相对独立的,何况现在从小到大我们就被告知要解放思想。所以……
我认为教育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有问题吧,高考是非常机械的,只要你用心基本上都能做好。目前,而言,我觉得这是相对公平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不坏的。不过,随着现在大学学位的贬值,我想高考改革会逐步进行的,但前提仍然是保持公平。
《创造力危机》是一本对中国教育制度反思的书,而文中只是弊端的冰山一角而已,经过了高考,算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褒是贬各有依据
都在批评中国高考制度,但是请注意,高考制度并不是等于这种填压式教学。我明白为什么JN同学许多阅读不懂,这不是高考的错。对文学的理解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种能力正是在高中是该培养的。考察这种能力有错吗?只是现在的一些教育者完全不理解教育的意义。他们认为做一百道题总比认真读一篇文章来的有用,完全是不可能的!我2006年参加的高考,母校是陕西省一所重点学校,在高考前一个月,我们高三就全部放假留给同学自己学习。国庆节我们放4天,而且真正的高手桌上是不堆书的……
最后句话很是认同啊。。。高手都是很有效率的,一般不会用机械式方法对付高考。。。当然我认识的高手几乎都不用高考。。。
1.教材本身我倒并不觉得有问题,例如您谈到的微积分,实际就是生活中很少用到,数学根本不能放到应用中去学,它要从原始理论开始。但其他科目是可以的,可是教材本身我觉得是好的,影响到学生的绝大部分还是在于教师怎么去讲。
2.关于标准答案,谴责这个没什么意义,因为如果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怎么评卷?或者说怎么保持公正的评卷?同时语文考试又必须考察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所以,这一点是在整个畸形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现在这种类型的高考有继续存在的一天,这样的模式便会延续,而且必须延续。
3.其实,我觉得,对于高考大家是不是反应过激了呢,高考不好这一点几乎无人质疑,但是它有多不好呢?对我来说,我还真没觉得高考怎样,我高三照样逃课上网吧,其实就在于个人怎么看怎么想,你要自己把自己逼死,没人阻止得了,你要放得开,高考就是一场足以考验个人基础能力的游戏。
只能说教材不够好。
学科应该是自选而非强制,妈的搞音乐的学英语一辈子用多少回?搞程序的就一定会用到微积分?知识当然越多越好,但脑容量也是有限的,应该更多地学习对自己发展方向有较大作用的知识,就像福尔摩斯从不学对自己无用的知识,哪怕是“换日光灯”这种简单的生活技巧。这种教育提示就是扼杀天才的体制,全能=无能。
标准答案本身就是对文学的侮辱,文学本就不像数理一样有精确结果,到了量子力学那还算不出精确结果呢,“结果因观测者和观测方法而不同”,找上帝要标准答案去?一个历史问题、八个史学家有七个说法,妈的出卷的人何以这么权威?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纯属误人子弟。
我对高考没什么特别的看法,我对整个教育体制都嗤之以鼻。
本来我想点顶的,岂料不小心点了踩…汗死。
非常同意斯克迪亚您的那个“福尔摩斯”的看法!
下面是引文…
群众版里的《福尔摩斯全集》里的血字的研究有这么一段话:
他的知识疲乏的一面,正如他的知识丰富的一面同样地惊人。关于现代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他几乎一无所知。当我引用托马斯·卡莱耳的文章的时候,他傻里傻平地问我①卡莱耳究竟是什么人,他干过些什么事情。最使我惊讶不止的是: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对于哥白尼学说以及太阳系的构成,也全然不解。当此十九世纪,一个有知识的人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道理,这件怪事简直令我难以理解。他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不觉微笑着说:“你似乎感到吃惊吧。即使我懂得这些,我也要尽力把它忘掉。”
”把它忘掉!”
他解释道:“你要知道,我认为人的脑子本来象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古脑儿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的东西掺杂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要把一些东西装进他的那间小阁楼似的头脑中去的时候,他确实是非常仔细小心的。除了工作中有用的工具以外,他什么也不带进去,而这些工具又样样具备,有条有理。如果认为这间小阁楼的墙壁富有弹性,可以任意伸缩,那就错了。请相信我的话,总有一天,当你增加新知识的时候,你就会把以前所熟习的东西忘了。所以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些无用的知识把有用的挤出去。”我分辩说:“可是,那是太阳系的问题啊!”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干?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①ThomasCarlyle(1795—1881):英国散文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著有《英雄与英雄崇拜》等书。——译者注
踩就踩 不怕踩 哈哈
感謝作者,這篇文章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请求转载在个人博客。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