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考-标准答案

阅读时间 6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2 分钟。

这几天憋了很多话想说,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在可能吧写出来。尤其是4号的晚上,我刚从北京回来,感触良多。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生们经历了至少一年的艰苦生活终于迎来了2-3天的释放期。今天是周日,所以我打算说点和互联网不太沾边的话题,关于高考,或者说教育的一些想法。

(pic via)

高三是地狱式生活

毫无疑问高三是整个求学阶段最乏味的一年,可能在大学期间需要像高三那样努力奋斗,但是高三那种乏味是不能在其它时期找到的

因为在高三,大多数人每天需要而且必须要做习题、模拟试卷。天天做、天天评、天天讲

我是在一个县级市的第一中学上的高中,回忆起高中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室友之间的友谊,还有这些:

1、高一的时候周六上午要上课,周日早上要上自习(非强制)

2、高二的时候周六全天上课

3、高三的时候周六全天和周日上午都上课,周六周日晚上半强制上自习

4、高三的寒假印象中只有9天,高二的暑假也只有不到2个星期

5、高三时几乎找不到空余的时间做其它事情

6、每个人的桌面上都堆满了书,有些书堆比人还高

7、你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和渠道去获知

8、做题、评讲、做题、评讲、做题、评价……这就是高三的死循环,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高三我是班里最反叛的人之一,周六周日晚上的半强制性自习一般我是不上的,往往跑到网吧去,我需要每周利用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去看看最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书上那些多年不变的材料。

然而,对于高考队伍来说,我只是沧海一栗,高三的生活依然是地狱式的,你没有呼吸其它空气的机会。

每个人都埋头奋斗,面对应试教育,你只能放弃实际技能,去为那几张可怜的纸而拼搏;你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在你可能毫无兴趣的领域种地。

高三的时候你不是在读书,不是在学习,只是在不断地为制造出更体面的数字而流汗

只为了练习册

不像一些实验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可能很丰富,我的高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练习册打交道,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练习册。

有时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要做出练习册上的题,做出来又怎样?能给我生活带来什么?

做题是有用的,但教科书和老师们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材。教材不会告诉你一个问题能如何应用到生活、能如何改变生活,它只是要你做出这道题

但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与其强调问题的本身,我认为强调问题的应用更有实质意义。这样才会让人认为学一门课是有用的,天天算微积分但不知道何时能用到,这不是微积分的错、也不是微积分无用,而是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而同时,我觉得单纯追求高分,更应该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这是一段对话:

“阿禅,我们宿舍的日光灯坏了,我今天买了一条新的换上了!”

“这有什么好兴奋的?”

“这是我第一次换日光灯啊!”

“你的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我们宿舍其他人还不会换呢,第一次都还在呢!”

上面的对话完全真实,是高三的时候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跟我说的。

很难想象在高三的时候(18岁),换日光灯竟然还是一项值得骄傲的工程,这不是这位同学的错,而是过往我们太注重于没有实质意义的习题,忽视了简单的生活技能

我始终坚定不渝地认为,懂得如何换日光灯比懂得计算傅立叶变换有更普遍的、实际的意义。这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前者是必须的。

答案只有一个

高考语文我全班倒数第三,521分(广东的标准分算法,521分表示分数在全省平均分左右),整个高中我的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同时因为我的化学也很差,被同学戏称“没文化”。

除了高考我是将整份语文卷子答完之外,其它时候我几乎都是有一些题留空的,留空的题一般都是这类型的题目:

1、你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你怎么看待作者说XXXX?

我不愿意做这类型的题是因为我的答案往往是错的。反正都没有分数,我干脆就不写了,有时整一篇阅读理解我都不看,全部题留空。

之所以几乎每次我的答案都是错,是因为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标准答案要求你怎么想你就必须怎么回答,否则你就是错的

(pic via)

既然问题问“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是如何看待的”,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为什么要拿我的看法去和标准答案作比较?如果只有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去回答才是正确的,那问题应该改为:

1、出卷老师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标准答案怎么描述作者说XXXX?

我们的思维就被这样的条条框框局限了,你不能有别的想法,你只能跟随主流想法;你不能标新立异,你只能守旧徐行。标准答案说社会主义好,你就必须要这么说,即使你拿出理由来说明其它社会制度也是好的,你也是错的,因为你和标准答案的想法不一致。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开放了,思维可以更开阔,但依旧不能偏离主流思想。我认为,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不止有社会主义

我希望我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的经历不会再次发生: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1990年前一年某件事的作文,语文老师后面给的评价大概是:文笔,内容都很好,但思想0分

互联网不止有一个答案

庆幸的是,世界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各种思想自由奔放地表达,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阿谀奉承的政治题回答是不受欢迎的

即便互联网是如此的自由开放,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势力正在试图用“高考语文的方式”来束缚我们的思维,甚至用“焚书坑儒”的手法来毁灭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参考答案”,作为“参考答案”的twitter就被“标准答案”毁掉了

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环境里,学会“跨栏”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势力以前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它现在正在毁灭什么,我看得一清二楚。

268 条评论

  1. 感觉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差别挺大的!
    我们学校属于夹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偏素质教育的那种
    但是很多活动还是值得回忆的
    像我们有学习怎么制作葡萄酒~~~校园歌手大赛~~篮球周末~~科技周~~艺术节
    庆幸我不是完全的地狱式高三~还是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2. 直到6月9号才会被中断。
    以前的高考是7月,后来才改的6月,看来Jason岁数不大啊。

    其实非议高考并不好,任何制度都有弊端,非要强调能力和素质教育也行不通,能力怎么考?素质怎么考?没考核靠什么筛选?
    重视文凭不是中国的问题,美国人的斯坦福和山鸡大学毕业生也是有明显差别的。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渠道接收非大学生的时候,高考才不是人一生的救命稻草,这不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社会多元化真正实现的时候,没人在谈论高考的时候,就是高考制度成功的时候。

    所谓标准答案其实无处不在,高考需要标准答案,工作了上级也有自己的标准答案,老婆找你商量事情她也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我可以在家soho躲避上级的标准答案,但老婆不能离婚。
    我想说的其实是,思想可以自由,但并不是一提自由就要推翻多数人认可的东西。

    • 嗯,我是6月高考、目前未婚那一批的。
      我没有否定高考,纵然我认为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未必能实施。我反对的是限制思想自由,其实我在文章的前后都说明了,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说高考,4号在北京让我感触良多。

    • 标准答案并不一定是多数认可的东西,即使是,它也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别忘了,CN现在还没有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再看看那些做大了的企业都被骂成什么样就知道素质教育的意义了。

      • 不用说什么肖氏反射弧了
        “反射弧“好像是初中生物里提到的东西……
        它的发明者可是顶着N个“科学家”“教授”帽子的
        还有Kylin系统被质疑抄袭FreeBSD……
        估计有人连“开源”是什么都不知道,看见了敏感词Free心里就急,急着“为国产软件辩护”
        再看看百度贴吧等“大型媒体”,几乎找不到没有脏话的地方

  3. 我是湖北省某重点高中文科实验班毕业的,感觉高考没那么可怕啊。我的电脑知识几乎全部都是在高中获得的。天天看杂志、报纸,NBA开始了我们每天中午还看球,每周都会打篮球。高三依然是这样。没有说的那么可怕吧。而且我们高考全班几乎都是重点大学。

  4. 虽然文科比理科好,但还是讨厌文科喜欢理科。其实语文作为一门主课的境地现在是很尴尬和不三不四的,建议和政治合并,或者干脆点,所有的文科合并成一门就行了,都是宣传工具,还分设多门。自从有了互联网,生活多了一种选择,感谢GFW,感谢CCTV,还是那句话,政治不开明,看娱乐节目也很别扭

    另:要让我出明年高考作文题目的话,我就会这样出:64和69,任选两组数字中的任何一组,谈谈你的感想

    不知道学生会怎么选?不知道大家怎么选?

  5. 我的高三是我整个中小学最颓废的一年,那年我学会了喝酒,经常去K歌,还在二模过后那两天召集大批人马庆祝我的18岁生日。

    关于高考语文的描写我十分欣赏,我当时的语文成绩不出意外的话是全班倒数第一

    (另外我的物理几乎不听课写作业却经常年级第一。。。。。。。。

    • 跟我差不多,我的物理也是经常第一,属于那种比较幸运的人,高考物理基本也是满分,不过我语文基础太差,不过写作不错。说实话我的高三相当的优哉,因为我在外面租房子,没人管,学校虽然封闭,但我是自由人,加上那年的生活费也很多,所以那一年过的是相当的小资…虽然很想念,但是还是不想会到那个时候,毕竟我也不能保证我是否能再次考上大学。

  6. 恩,我是一个在一个县级市第一中学读高中的一名高一学生,我们班上现在是书堆得比人高(至少我的是的) 但是我认为现在人教实验教科书的实践性还是很强的(所以教科书就被骂,说没有做题目的价值)所以说,我认为现在教科书还是跟上时代的脚步了~只是制度还跟不上~至于思想不思想的问题
    在我们这里,自己有思想就行了,不一定硬是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老师看~ 既然教育部门想看到“标准答案”就让他们看吧~有些事情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有时候是需要去适应的。

  7. 如果问题本身你都算不出来还谈什么应用?
    高三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很认真的学习了很多重要科目,语文,生物,化学,物理,数学……我现在总在想如果那时候学得东西现在还经常复习还记得就好了。
    高三是让人开眼的,起码书本上的东西就够让你消化的了,做出一道设计巧妙的几何题你没有成就感吗?不觉得做题的过程很好玩吗?
    封闭个1年没什么,大学你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要善于取舍,何况高三得到的东西实际上更多。

  8. 学习微积分等,并不一定就是要用来应用的,而是学习思路的过程,即便教科书如你所愿举了很多实际上的应用,但是那些应用也还是离你很遥远的,始终还是用不上的。
    生活技能的学习,不用指望老师去教,因为你爸就是你的生活老师。自己不主动去做不去学习没法说是学校的问题,因为高中并不是技校。
    答案只有一个我同意你的观点,当年也是适应了半天才能做对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