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查“谷歌中国”网站被国内各大媒体谴责,后又遭受处罚这一事件的媒体传播效果,以及不同传播途径对社会公众的不同影响,同时为了完成我的作业,我在这个星期对同班同学和院里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发放了问卷,进行了一次小型的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被认为不经常使用twitter等新媒体的大学生,我希望跳出活跃网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接受各种媒体宣传比较平均的人群中进行调查。
22日,应网上朋友的要求,我把问卷的副本放到了Google Docs上。昨天早上6:30是约定的网上调查截止的日子。我一共收到来自网上的121个反馈。这些朋友们的调查数据我将在稍后几天进行整理。
现在,首先给各位展示的是先期完成的向同学们发放的纸质问卷调查结果。
各位可以点击这里获取PPT格式的调查报告.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方式:投放纸质问卷+网上调查
调查日程:
6月23日 发放纸质问卷
6月24日 纸质问卷回收完毕
6月22-26日 进行网上投票
本次调查是作为新闻学专业受众研究课程的期末作业进行的。
参与纸质问卷调查的都是本人所在学校的同学,因为大家互相都要填写对方的问卷,所以没有出现问题过多难以处理的问卷,所有回收的问卷都是有效的。
此调查中的排序题
为了使用更容易理解和便于答题的方式确定同学们对某系列事物的好恶,此调查中设置了4道排序题。不过,排序的方法给数据的编码输入和网上问卷的设置都带来了障碍。
因此在网上调查中有朋友指出填写字母的排序题用户体验不佳,这是事实。在以后的设置中我们会加以改进。
这些排序题涉及了很多同学不了解的方面,因此除了最后一题之外,其他均为可以选择不定项的排序题。但是在实际答题过程中还是有多选之后没排序,或者规定全部排序的题目只排了一部分的情况。因此,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将排序题按照一定原则转化为了对题中每一项打分的题目。转换方法如下:
- 假设一个排序题有9项,那么对于全都排序的问卷,按照排序,第一位的记9分,第二位计8分,依次递减。最后一项记1分。
- 如果在9项里只选了5项,则其余未选的4项记为0分。
- 在这5项中,如果全部进行了排序,则按照排序,第一位的记9分,第二位计8分,依次递减。第五项计5分。
- 如果5项中只排序了3项,则这三项得分依次为9、8、7。未排序的项记为两个6分。依次类推。
全部数据收集以后,将统计各选项得分总和,按照得分总和来排列相对顺序。
纸质问卷调查部分
调查对象:天津外国语学院两个大二班级,其中一个是本人所在的班级(班级A),另一个称为班级B。
两个班级的专业:班级A是新闻学(国际新闻),班级B是汉语言文学。
两个班级除了接受的课程不同,其他基准条件基本相同。
本次调查没有统计接受调查者的性别比例。
问卷回收情况:
班级A | 班级B | 合计 | |
投放的问卷 | 28 | 12 | 40 |
回收的问卷 | 21 | 9 | 30 |
有效的问卷 | 21 | 9 | 30 |
有效率% | 75 | 75 | 75 |
对班级A数据的分析
班级A的特点
样本总量:21
班级A的专业是新闻学(国际新闻)。
这个专业由于必须接触新闻史和西方媒介理论,教师向学生传授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思想,并且适当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同学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相对多样,导致在同龄人中他们的思想偏向活跃与激进。
有8个人表示自己没听说这件事。没听说过的人达到38%,虽说可能有抽样上的误差,但也可以说明一部分的情况了:大学生对此事的认知低于我们的预期,当然也低于CCTV的预期。
学校没有接触电视的渠道,报纸需要进入阅览室阅读,而且是过刊;有听收音机习惯的也不多。在我们学校上网和订阅手机报的却不少。同学转告包含了通过校内网和QQ消息转告的。
事实证明设置这道题是有必要的…如果和 .com(A)放在一起比较,那么正确答案就是www.google.cn(C)。就算把选A的也算上,还是会有8人选除此之外的答案…好在没有人选D。
这道题也体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两个正确选项(“色情”和“低俗”)加起来,正确率仅为48%。
根据上面和本题反映的情况来看,班级A的同学们业余生活极为单调,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的“宅男宅女”。
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音乐、视频、游戏。
同学们使用网络的各种功能相对来说分布比较平均,但有些同类项是合在一起统计的,如果都分开的话可能会有的项更加突出。交友网站一项指的其实就是校内,在CNNIC的定义中和博客、论坛、BBS同类,但它一项就快赶上另外三项之和,可见校内的风靡程度。
结果显示,使用百度和谷歌两大引擎的人几乎是并驾齐驱,紧随其后的是搜狗,狗狗和雅虎。爱问也有一部分人使用。剩下的四个份额都少得可怜,这个结果对于必应来说尤其悲惨。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网页搜索和新闻搜索。这次遭到狠批的图片搜索位列第三,但使用人数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图片、音乐和地图三者差距不大。使用Gmail的同学很少。调查时只有一个同学告诉我她在使用Google Reader。
我还没看网上投票就感觉大家大抵是清一色选不支持了;不过这里可是各顶半边天。不同的人选“支持”或“不支持”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我甚至听到有人说:“如果我选支持的话,会不会有对我不利的后果?这个调查该不会有什么别的目的吧?”
没有不用的。
在继续用的人中,不管是不是拥护中央决定,都有不少认为谷歌即使有不良信息,对自己也没有影响。
单纯出于支持谷歌目的继续使用的有2位。
大多数同学赞成最小限度的监管,按照题目所说就是限制明显色情和种族歧视信息。
“中等强度”一项中包含定义不明确的“低俗”和“反动”信息。一些同学说他们无法确定什么是“低俗”和“反动”因而不打算选该项,但认为最小限度还不够。
这道题的媒体举例选择经过了精心的斟酌。将南方都市报与其他城市报纸区别开来,结果南方都市报获得惊人的领先优势。
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的票数基本相等。在这其中环球时报以微弱优势领先,和网上戏称之为“混球时报”的情景大相径庭。而且这几项得票都不低。对广播和电视的选择不高体现出同学们平时不怎么听广播、看电视。
如果在新浪和网易当中选择的话,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新浪。同学们认为校内等社区的传播可信度较低。
因为大家对twitter不怎么了解,所以它的得票率是最低的。
- 对班级A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的媒体管制的“科学性”:直接受到控制的主流媒体和网络门户依然是同学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这一点即使对自称更熟悉媒体和更懂社会的新闻系同学来说也是如此。
- 同学们尚未产生对更多资讯的需求,因此传授穿墙技巧之类会因为没有现实需要,而无异于对牛弹琴,更不用提这些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的困难了。
- 同学们对南方都市报的偏爱是受到了新闻系平时老师们喜好的影响。这表明了温和批判的媒体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它们如果把握好尺度,既有可能在现实体制下存活,又有可能获得远胜于激进派的舆论影响力。
- 具体到对本次事件的认识,同学们对谷歌的使用和依赖尚不充分,因此本次事件没有在同学们中间产生很强烈的影响,也没有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重大困扰。
- 在如何看待此事的当事各方上,同学们的认知还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对班级B数据的分析
班级B的特点
样本总量:9
班级B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这个班级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强烈的归属感,有一部分同学是调剂专业而来。但是具体到该班级,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在本学院5个班级中应该说是最强的,接受调查的几位同学都参加过代表班级出战的“班级风采秀”之类的比赛。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学校里很典型。
在这9个人中,有7个人表示听说过此事。不过,有一位女生在我分发问卷的时候直接询问我这件事是什么,让我在选择措辞方面感到为难。后来我简单的给了她cnBeta几篇相关文章的网址,找的是当时我们不得不发的通稿,好让她能够形成自主的意见。
这里有一位同学说他/她是通过电视了解的,这一点因为问卷是匿名的,所以也无法得知具体情况。
总体来说消息来源和班级A的构成相似。
就算是在9个人中间,不同的答案依然是很明显。
回答正确的只有1/3。
我就是不明白那个选了“含有封建迷信信息”的同学是怎么想的……
班级B的情况和班级A类似。
搜索引擎列第一位,音乐、视频、游戏列第二位,网络新闻和电子邮件、IM并列第三。
说自己使用“交友网站”的人的比例要明显比班级A少。
结果前三位依次是百度、谷歌、搜狗。如果将结果按得票多少排列,是一条平滑下降的曲线。这说明大家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度逐级递减。
在这9位同学中,他们很平均的使用谷歌的各种服务,就算是视频搜索他们也用得比较频繁。
这个样本中也只有一位同学使用Google Reader,有两名同学使用Gmail。
这个样本的支持/反对比例跟班级A的几乎完全相同。
也没有不用的。
在继续用的人中,这个样本的理由分布比较平均。但是,因为样本容量太小,很可能不能概括这个班级的真实情况。
这个班级和班级A的区别已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了。尽管只抽到9个人,但是选择“完全监管”的已经多于班级A的1个人了。准确的说,占了1/3。
在这个样本里,不用多解释,三根“柱子”醒目的突出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其余的全部媒体得票都很平均,是上述三个媒体的一半。这个结果也印证了之前我对大学生群体的保守预期。
尽管样本容量不够,但此抽样反映的事情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位同学在填写问卷时表示,自己“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所以不会去看那些不好的、不真实,不和谐的报道”。
- 对班级B数据的分析结论比班级A的要保留一点。班级B的整体在对媒体的选择和对事情的认知程度上都要倾向保守,他们当中即使没有接触此事报道的也(几乎本能的)维护官方的立场。而且,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他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在看到本问卷涉及的问题后,认为该问卷会很“敏感”,因此人为的调整了自己的答案以确保“不犯错误”。
- 相比之下,这些同学对谷歌相关产品的接触程度倒是强于班级A。至于可能到来的进一步封锁会不会影响他们使用网络,进而影响他们对事件的评估,目前还不好估计。
- 班级B样本的容量太小,因此这部分可能不是具有代表性的结论。但有些倾向性很明显的结果也可以预测部分和班级A不同的趋势。
纸质问卷调查部分·结束
为防止您看到被篡改的副本,请到上述网站寻找指向本文稿的链接。
文中的任何言论不构成行动建议,仅属个人意见,不确保其观点正确。
对上述言论可能引起的任何推断言论及行动,作者不负责任。
作者承诺文中引用的数据和事例真实有效,并有来源备份可查。
LonelyJames 2009.06.26
Heal The Internet的分割线
昨天劲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离开了我们。
我比较惋惜的原因有两点。
- 一是我有个习惯,跟同学去K歌我永远只唱英文歌。而老迈的歌曲有好几首都是必唱曲目。节奏舒缓的时候就是Heal The World,想来刺激的就上Beat It。
- 二是迈天王的歌曲为我国
第五十代导演的杰出代表胡戈同学提供了完美的创作灵感,制作出诸如《被逼的》这样的传世佳作。
OK,我们用他原来为慈善事业创作的歌曲,来为我们的互联网祈祷吧,愿它变成大局域网的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感觉这一次的评论PK要优于文章(当然文章也很好),
两方面的声音都要听,然后得出自己的判断。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感觉谷歌的服务非常不错,
恕我愚昧,
目前我还真不知道什么“google牵扯到多少分裂国家和泄密的内容”。
”两方面的声音都要听,然后得出自己的判断。“—同意!假设google分裂国家,难道人民会支持损害国家利益去分裂自己国家了?
政府可以发声,可以正确引导,但是不要强奸民意!强奸民意的结果就是失去人民的信任。
人的智商都没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理智的。
尤其金融危机正在进行之中的时候。
危机和困难面前谁也不敢保证哪个不会失去理智。
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弄出什么乱子来,过了金融危机再说吧。
兄弟,文章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蹲桶桶的人。提个建议,换个广告行不,呵呵。
近距离围观
应该不是 50CENT 吧
说实话遇见这种人 心中挺悲观的 不过能来这里看看就很不错了
也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已
我用过很多的www.google.com的东西,chrome,Gmail,reader,blogger,google文档···可以说google
的大部分服务我都用过,可实际上我最常用的还是搜索。
说实话,我的这个Gmail都是绑在QQ的邮箱上的,订阅我也用的QQ的阅读器,不是说QQ的更好(实际上
greader的功能丰富多了),只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够用了,而且更为方便。大部分的网民上网是为了娱乐(游
戏和电影),而不是来关注这些新闻的,很多人愿意花一个半钟头去看《天天向上》而不愿花两分钟去看一
条新闻,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啰啰嗦嗦这么多的意思就是:人一般不会在自己没有需要或者现有的东西已经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去寻找新
事物。不用Gmail并不能说明落伍了,不用greader也不代表不能read!
可能吧 下面的几个字——趣味互联网生活
让我觉得面对的一些事没必要太认真了
大家只是为了相同的喜好才聚到一起
不希望因为自己而伤了各位的雅兴
同时向吧主致歉
兴许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打破了此地的宁静
甚至于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但以后本人只会随便看看
获取感兴趣的文章
对不认可的信息也不过是一笑而过吧
希望大家enjoy可能吧
祝各位好运
你可以弱智,但我会维护弱智发言的权力~~希望大家也维护一下~~~
谁弱智大家一目了然,不用站出来展示,跟个小丑似的
看来各位的意见都比较大~~~飘过~~~暂不评论~~~~~www.depthsky.com
真理是如此宝贵,以致于我们需要用谎言来维持。
基本上google就能高度搞定了
考完试要更新啊。
反正谷歌我一直在用···
看到博主的这个调查我十分激动,我也一直想做此类的调查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我想问下楼主,你调查的是哪个学校?你是什么专业的?还有下次做此类调查是是否可把问卷传我一份,我也想帮助一起收集样本。我一直想做个调查看一下身边同学对政治的关心和对一些政策的反抗精神。因为我发现有些人在一些不准放韩剧等对自身影响非常大的政策出台后仍然无动于衷,认为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些本来就不该看的一样。
刚刚回太多了,现在简单讲一句,博主什么时候做调查的时候联系我,我帮你一起发问卷!
谷歌怎么不发布我的评论信息啊
谷歌是美国猪的猪仔!
不好意思,这篇文章里面所有的图片都挂了。而且这是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望恢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