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车轮

阅读时间 6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2 分钟。

勿以力小而不为。这句话看似简单,道理谁都懂,但往往我们相信这句话并打算付诸实践时,总会有人给我们泼冷水,或者,自己给自己泼冷水。

a

故事一:医药小职员

今天(2月17日)晚上,山西交城发生了一点事,因为政府要拆除华国锋的雕像,群众游行抗议。这篇文章的微信版本没有细说这件事,因为一旦细说,会被封号。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我们小区的一个狗友在遛狗群里直播,她觉得这件事不对,她觉得作为交城人,她要发出她认为正确的声音。

她的老公,也在群里,一直在给她泼冷水。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对自由表达的渴望,以及所谓的政治诉求。

她是一个医药企业的小职员。

故事二:踹车轮

2009年12月,一个和我当时关系很亲密的人,代表绿色和平去哥本哈根参加全球气候变暖研讨会。我问她,你觉得去开这个研讨会有什么用?你觉得绿色和平在推动社会变革上有什么作用?

气候公正,现在就要


她说,社会就像一个大车轮,很大、很沉,如果你踹它一脚,它纹丝不动。但如果从微观的角度去看,你踹的这一脚,可能让这个大车轮移动了几纳米,只是你肉眼看不到,而事实上,车轮却因为你的这一脚向前移动了一点点。

如果每个人都能去踹一脚,车轮可能就能以微米,甚至毫米的速度向前进

但如果我们都仅凭肉眼直观地觉得我们踹一脚没用,社会就不会进步了。

故事三:傻逼

20岁时,我在 QQ 空间写文章,很多同学说我是「愤青」,说我「幼稚」,当然,还有不少人用比较干净的语言说我「傻逼」,他们告诉我,我再怎么说都没用,社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不久后,我写了「可能吧」这个现在已经无法在中国正常访问的博客,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说,我要用键盘敲打世界,我要用文字为这个时代做一些贡献,哪怕我的文章只有几个人在看,我知道我已经对这个世界做了一点点点改变 — 因为我相信故事二主人公说的话。但是,我身边大多数朋友都笑着说:

阿禅,别傻了

后来,搜狐2009年给我颁了「IT 新闻奖」,德国之声2010年给我颁了「最佳中文博客奖」,达沃斯沟通论坛2012年给我颁了「 Media of Future」奖,受宠若惊的同时,我发现我相信的东西是对的。我并不是在孤独前行,我通过博客,找到了和我价值观相同的人,并且,尽我最大的努力,踹了一脚那个车轮,鼓励别人,一起来踹。

被体制化的小超人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正义的超人,这个超人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总是提醒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要做一个好人、看到皇帝没穿衣服时要敢说出来。

而当我们越长越大,我们听到了这样或那样的话:

  1. 别傻了,那样做用的
  2. 这个世界就这样
  3. 中国就这样,你改变不了的
  4. 好好挣钱吧,别想这些没用的
  5. 枪打出头鸟,别胡闹了
  6. 都30岁了,怎么还像个小孩一样,说话不经大脑
  7. 中国人都这样,承认了吧
  8. ……

这些话第一次听,可能99%的人会抵触,第二次听,可能90%的人会抵触……第十次听,可能只有10%的人会抵触。

这些话听得越多,心中的超人就越被挤压,他本以为,你是一个正义的人;他本以为,你是一个踹车轮的人;他本以为,你不是一个容易被体制化的人;他本以为,他能生存更长的时间。

对你说这些话的人,往往是已经被体制化了,所谓体制化,就好像一个20来岁的人去当公务员(没有特别鄙视公务员的意思),每天做着一样的事,然后对你说,

人生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会结婚生子死去,我的孩子也是这样,我的孩子的孩子,还是这样。

对于他来说,世界就在这个体制里面。

突破体制

人特别奇怪,当别人的利益受损时,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对,他不会说话;而当自己的利益受损时,即使被体制化得很严重,他还是会说出平时不可能说的东西,只不过,他同时会发现,身边那些和他类似的人,并不会为他说话。

这些人(可能是大多数)并不是不说话,只是在自己利益没被伤害时,选择性失明。

这就好比,在公交车上,一个人看到一个小偷正在偷一个小姑娘的钱包,他选择不说话,因为他的利益没受损。

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他们就是把你心中小超人体制化掉的罪魁祸首之一。当他们下次和你说同样的话时,你可以说:

  1. 你才傻,踹车轮是有用的,不信我跟你说说阿禅的理论。
  2. 这个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世界很大,你只看到自己的内心。
  3. 中国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如果我们都不想着去做些改变,那就什么都改变不了。
  4. 我会好好挣钱,但不会舍弃自己的价值观。
  5. 我会保护好自己和心爱的人,同时,做我认为对的事。
  6. 我很庆幸,30岁了,40岁了,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孩和一个超人。
  7. 中国人不都像你这样,承认了吧。
  8. ……

你可能会说我的担心太多余,但我必须说,这些可怕的人,请不要用你被体制化的思想,去污染那些思想还未坚定的年轻人。你可以习惯性懦弱、习惯性闭嘴、习惯性选择性失明,但请不要给年轻一代灌输这些思想。

互联网在推动一些事的变化

互联网真的是个好东西,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将人与人、人与信息快速连接,并从虚拟世界里反推现实世界,让现实世界的车轮向前迈进。

被放大的声音

20年前,个体的表达是很弱小的。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轻松传递到全世界,个体的声音被放大了无数倍。比如,20年前,我只能在家里跟家人说「支付宝脑子进了屎」,而现在,我可以让300多万人阅读我的观点。

以前,一个地方发生了不能说的事,媒体不报道,政府也不说,整件事就像一个黑洞,不会再有人提起,即使有人提起,也会被吸入黑洞。

而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台能拍视频、能上网的手机,声音不再只在家里传播,声音可以被放大无数倍,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找到价值观一致的人

当你和身边的人聊不到一块时,可能不是你有问题,你只是没有找到跟你价值观一样的人而已。

感谢互联网,让我知道我并不孤独。当身边的人都说我是「傻逼」时,我发现网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傻逼」,如果没有互联网,可能我早就被体制化了。

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就被各种「教育」,教育的内容就是「这个世界你是无法改变的」。

感谢互联网,让我听到不同的声音。

互联网让信息迅速流通,其流通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想控制信息流通的人的想象,通过 Google 等搜索引擎,我们能寻找到真正想要的信息,真正想听到的声音。

勿以力小而不为

改变世界,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制造一台 iPhone,也不一定去当一个烈士。只要你相信,你每踹的一脚,都能对社会产生一点点影响,你就是在改变世界。

不要觉得自己的力量小没有意义,中国有10多亿人口呢。

37 条评论

  1. “人生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会结婚生子死去,我的孩子也是这样,我的孩子的孩子,还是这样。”

    处于这样的恐惧,所以才肉身翻墙,为了让孩子看到生活本来应该的样子

  2. 互联网让每个人发声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是主流的言论再一次被管制,反而现在大陆的互联网主流舆论又被体制化。

    我以为现在大陆的互联网,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帜,却干着被体制化的事情。

    有心观察主流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会发现普通老百姓所说的话已经被八股化。

    三百万的阅读量确实已经可以传播给一小撮人(相对于全国来说)。但我猜大部分还是在互联网圈子打转,里面大多也是有知识的人群。可以想象,三百万里的绝大多数人想必也是受到他们各自认可的意见领袖所影响,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更是少数。相对于全国的十几亿群众而言,就像是一颗石子落入大海,只是激起几片涟漪。

    之前的可能吧,能够受到国内外的认可确实不容易,如果目的是想改变一些文化层面的事情,即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又能怎样?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发展经济,从表象的物质层面,人们极力向西方世界看齐。经济确实有了起色,但文化几乎被摧毁。强拆拆出一个新中国。

    这几年农村的留守儿童,又开始出现大量的辍学现象,农村不像农村。再过几年,等这些年轻人慢慢长大,不可想象。

    其实,我想肯定也有一些人,一开始也和可能吧有同样想法,但过不了多久,就纷纷放弃。不是不想改变。

    抱歉我说了几句悲观的话,总之,我对未来不乐观。

    感谢可能吧发出的声音。

  3. 我已经无数次被身边人教育了,哈哈,脸皮很厚了。
    “愤青、小年轻、脑残、有什么用”这样的字眼太多了,却不知说这些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无知和懦弱。

  4. […] 我也懂得了,保护自己才能有更多发声的机会,你可能不会在可能吧的微信公众号里看到我说话像以前那样畅快流离,你可能会看到我说越来越多的暗语,相比起当一个烈士,我想,持续发出声音带来的潜移默化,比洒出一片鲜血更有价值,这就是我为什么鼓励所有人去「踹车轮」。 […]

  5. 在网上搜rss资源搜到了可能吧,这个发现过程对我来说还是蛮神奇的。最近因为巴拿马文件之类的事情开始怀疑之前笃定的东西,然后看了好多东西。总之我还是乐观的,车轮也是要踹的。

  6. 小时候就觉得所做的事,不能伤害到别人,那样子别人痛苦自己也不会好受的,然后大人老是说就那样吧,那样子就可以了,别人又不会去认真看的,可是我也是容易相信别人的人,然后就渐渐的被体制吧,但我又是个特忘事的人,每次又都想起不能伤害人,一直重复,知道有网络,寻找答案,以前的网络环境非常不错,很多的人会心平气和的跟你讲解,往往都是长篇大论,我决然也能看得下去,做事从心,真的是非常爽的事情,小超人不能灭。

    :)

  7. 每个人去踹一脚不会让车轮去动(不能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也许反而会让车轮越陷越深。不过,如果有很多人一起踹就不一样了。但是或许89年之后怕是凑不够能踹动车轮的人了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