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站长之痛

阅读时间 10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4 分钟。

为了世界和平,请谨慎留言!

在中国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最近大概都感到沮丧,因为中国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和政策让国内互联网蒙上了一层阴影:BT搜索网站被关,个人不允许注册CN域名……

还有各种传闻让人感到不安:中国可能会在明年实行互联网白名单制度,所有中国人开设的中文内容网站不管服务器是在境内还是境外,不备案在中国将无法访问

实际上中国站长承受的痛楚不止这些,盈利难也是中国站长的痛。另外,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特色路障摆在了站长们面前。在中国,做一个网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盈利难

多少中文站长看着英文网站的广告费留下口水,多少中文blogger看着TechcrunchReadWriteWeb感到沮丧。

广告单价低

对于个人站长来说,盈利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联盟广告、其它展示广告、软文、增值服务。

不管是那种形式的广告,中文网站能获得的收入都远远不及英文网站,拿Adsense来说,英文Adsense广告单价往往是中文的5-10倍。2008年前被病毒式投放的Firefox广告(Adsense推介),中国IP每点击一次的价格是0.1美元,美国IP每点击一次是1美元。所以很多中国站长都将眼光放到了英文内容上,做英文网站-赚外国人的钱。

中文互联网广告单价低可能由3方面原因造成:

(1)互联网发展未够成熟,广告市场还有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中文互联网点击广告作弊严重,单价因此被压低。

(3)中文互联网内容质量低、垃圾信息充斥,广告价值不高。

恶劣的广告

站长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纷纷采用了欺诈手段,想不到的是,很多广告主也配合地对用户进行了欺诈。最经典的例子来自下载网站:

上图是某知名下载站软件介绍旁边的广告,当你以为这是下载链接时,其实它是某个产品的图片广告,不管你点的是“网通下载”还是“电信下载”,下载下来的都是同一个你根本不知道的软件,到了安装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你下载了一个无用的东西。

如果你躲过了前面这一次“欺诈”,后面还有另一个等着你。同样是前面截图中的某下载站的页面,将页面往下拉会看到这一块:

同样的,不管你点的是“网通下载”还是“电信下载”,下载下来的还是同一个你根本不知道的软件。

等等,你是否还留意到截图里有这么一句话:“依次点击下面的广告进入XXX软件下载”,这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因为浏览者根本不知道链接后隐藏的是病毒还是裸体美女。

上面的劣质广告只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典型例子,有一定网龄的网民肯定上过类似的当。或许我们会不解,这种欺诈用户的行为对广告主也会造成伤害,为什么广告主还会这些网站狼狈为奸呢

当你撒下大网,你总能抓到水鱼。广告主深知这个道理。这样就导致了广告的单价偏低,因为可能10000个被欺诈点击的用户里,只有2个对下载下来的“不知名”软件有兴趣。广告主不可能付10000个有效点击的费用。

类似的欺诈广告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广告降低了中文互联网的广告质量,后来者不得不同样采用欺诈的方式来获得收入,因为他们发觉不将“前列腺炎治疗药”改成“让你的女人更性福”似乎都赚不了钱

贪婪的中国网民

中国网民是贪婪的,大多数网民宁愿每天吃饭多花10块钱,也不愿意在互联网上消费1块钱。这就是为什么Google中国要推出免费音乐下载,因为收费音乐在中国根本行不通,网民们认为互联网是免费的、网站应该为他们服务、博客应该为他们而写、windows应该免费给他们使用、网站不应该投放广告–似乎互联网从业者不需要生存,要义务地为网民提供服务

Apple iTunes Store的模式在中国不可能成功,免费、盗版的思想早在网民中根深蒂固。站长想要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必须绞尽脑汁。这方面你不得不佩服腾讯,腾讯几乎将所有符合中国特色的盈利点都找了出来。但个人站长想要用户付费谈何容易?

“个人”之弱

今天伺候菩萨,明天供奉如来。后天哪个神仙要收你保护费你还根本不知道。

中国互联网的政策是多变的,今天广电总局说没有视听许可证就不能提供视频服务,明天工信部说没有备案的CN域名要全部收回。当你庆幸自己的网站既没有视频音频,域名也不是.cn时,后天版署出台一个规定说个人网站不得翻译国外的新闻,因为你的网站某个网页里提了一句“CNN报道称……”,于是你的网站被关闭了。

你永远捉摸不出他们在做什么,甚至你还不知道“这些他们”到底是“哪些他们”。

有时你还会发现,你和小明同样做了一件事,老师说你做错了要罚站,而小明却继续做着那件事。

BTchina只是一个提供BT种子搜索的服务,它本身并不存储影视文件,按照这种理解,它应该是没有侵犯版权人权利的。但它确实有侵权的嫌疑,因为它给盗版下载者指引了获得盗版的路径。所以BTChina被关了

但同样提供盗版音乐下载的百度MP3搜索为什么还活着?

原因很简单,李彦宏有4000万可以上央视,BTChina你有么?个人站长死掉只因为他挂着“个人”这个修饰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和我的距离,也不是南极和北极的距离。而是电信和联通的距离,或者说是各种线路之间的距离。

其实教育网与外网的距离更遥远

2006年-2008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电信和网通的距离”这句话在站长世界里无人不知,因为如果服务器放在电信线路的机房里,网通用户访问的速度就极慢,反之亦然。

虽然现在电信运营商已经进行了重组,但不同线路之间的访问速度依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因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空间服务商标出的线路选择方案:

站长在选择线路时尤为心痛,电信、网通(联通)线路都相对便宜,但双线、BGP线路就相当昂贵,但为了让所有用户都获得高速的浏览体验,又不得不破费。那么,选择外国的线路如何?不要忘记,还有一大帮学生网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教育网之中,选择外国线路就意味着放弃了他们。

另外,服务器放到外国还不得不天天提心吊胆,怕某一天网站突然无法访问

我一直无法理解运营商之间是如何做到互联而不通的,也一直无法理解教育网为什么不开放访问国外的网站。或许很多站长都无法理解,只能默默地接受这种现实。

备案难

我曾经在中国特色里做了一张比较图,美国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的底部是版权信息,而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底部是一系列的备案号码,如下图:

证件信息如下:

  1. 文网文[2008]055号
  2. 新出网许(京)字009号
  3.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5082号
  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5. 国家药监局(京)-经营性-2009-0011
  6. 京教研[2002]7号
  7. 电信业务审批[2001]字第379号
  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108
  9.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00007号
  10. 卫网核总第21号
  1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828号
  12. 京ICP证000007

不要被这些证件吓怕,个人网站需要办理的证件没有那么多,但谁也不能保证是否以后在个人网站上嵌入一个视频也要办理“视听许可证”,是否转载新闻就要办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是否提供中文内容就要办理一张“中文网络准入证”……而办理这些证件都“个人”站长来说又是一大难题。

我们先不讨论这么长远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每个网站都必须有一个备案:信产部ICP备案。如果你在可能吧网站内阅读,可以按下Ctrl+End键看到可能吧的备案号码。

我们暂且不讨论网站备案是为了保护站长利益还是为了更好地让关部门抓捕“违法”站长,先看看到信产部备案的难度有多大。

上图是某网友备案被拒绝后的截图。截图显示该站长2007年10月14日提交了备案申请,工信部于2009年3月18日拒绝了她的请求。时隔一年半,这位网友等到了一个杯具。

实际上工信部备案网站可能是中文互联网上Page Rank最高,而用户体验最差的网站。PR高是因为每个备案的网站都要给工信部备案网站一个反链,体验差是因为:

备案流程超长

前面的截图已经说明一切。

IE Only

在IE下,网站是这样的:

而在Firefox下网站的UI是这样的:

而且左侧的栏目还不能展开。

联系手机不支持18开头手机

所以3G号码基本上是无法备案的。

固话号码归属地要和身份证地址一致

很多站长都漂泊在外地,但户口没有变更,固定电话归属地怎能和身份证地址一致?

变更服务器信息需要服务商修改

个人用户无法修改网站所在服务器的信息,要通知托管商来修改,而托管商一般都不太愿意搭理个人用户。

工信部作为管理先进科技行业的部门,网站做得如此之差实在不应该。想备站长不是不案,而是无法顺利备案,作为个人站长,我诚心希望工信部改进备案系统。

审查之痛

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的管制变得异常困难。以往你可以控制报纸、控制电视、控制广播,但从来没有根本的手段可以控制互联网

饭否关闭至今仍然不能重开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负责审核的专门人员,不能及时删除敏感信息。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新浪微博有专门的团队在做审核工作,一旦发现不该出现的信息,立即删除。我的新浪微博因此被屏蔽发言:

在中国,你要做一个web2.0网站,不但需要创意、人力、财力,还需要一个负责审核信息的团队。这和美国是不一样的。这样无疑给个人站长或小团队做web2.0网站带来了障碍,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顾及到那么多,尤其当用户增多时、信息增多时,审查是一项烦躁的、大量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是无法坚持做下去的。

个人博客和论坛在中国正在也即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很有可能政府部门会要求博客审核每一条读者的留言,但这对于个人博客来说是不可能的,对于个人站长开设的论坛也是不可能的。

个人站长之痛

可能这篇文章会略带敏感,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站长,我深深体会到上面所说的一切。

中国互联网已经滞后于美国互联网了,我不希望看到它回到2000年的原点重新发展,中国互联网不能再滞后下去。

中国的个人站长不但盈利困难,同时可能会受到一些无妄之灾,你的网站可能没有犯一点“错”,因为和你同在一台服务器的另一个网站涉及了政治信息,你的网站也被连累关掉,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连坐制度。

但是,个人站长又不能强行将网站搬到外国去,一方面是为了让教育网用户能够顺利访问,另一方面也为了苟且地生存。所以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不把可能吧搬到外国去这样的傻问题。昨天我被通知要删除9篇文章,一次性被强奸9轮,我痛了。

265 条评论

    • 我就是教育网用户,今天我说两点【咳嗽
      第一,你说的那个套餐非常昂贵,我们学校是100元包月。绝大多数同学为了省钱,用的是白名单IP套餐,只能访问部分网站。
      第二,你应该能想到这是为什么。

  1. 你好,我是一个教育网的网络管理员。从朋友的google reader共享中看到这篇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教育网情况我认为和现实有出入。

    “不要忘记,还有一大帮学生网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教育网之中,选择外国线路就意味着放弃了他们。”
    “我一直无法理解运营商之间是如何做到互联而不通的,也一直无法理解教育网为什么不开放访问国外的网站。或许很多站长都无法理解,只能默默地接受这种现实。”

    为什么说教育网不开放访问国外的网站?教育网完全可以访问国外的网站啊。不过教育网曾经对访问国外网站的流量是进行收费的,费用按流量算,1元/1M。这无疑是贵的,但是这是非常早的计费方式,可能现在还没改过来,但是可以通过包线路等方式解决的。这需要学校去做这件事情。

    其实,教育网访问国外网站比电信联通网通可能还要快上一些。教育网为什么慢,其实不是教育网的问题。教育网本身就很快的。

    曾经在某次教育网年会上,有人说过这么一句,现在是谁越大,就越不跟其他人互联互通。其实教育网访问联通,访问网通。速度都是很快的,唯独电信。

    电信对教育网、网通、联通等弱势网络采取了带宽限制。就这么点带宽,你看着办。

    而大量的优势资源在于电信的网络里面。你没办法啊。

    所以说,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电信。其他网络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不排除在某些方面形成优势之后反过头来限制其他网络。。。

    比如教育网,垄断教育行业,下文规定学校都必须使用教育网,然后高收费。。。不过一般这个高收费是针对学校,到普通消费者那边其实已经没多少了,一般学校会承担掉大部分的费用,当然,这里面还有学校与教育网博弈的一个过程。

    有点凌乱。。。

    • 我就是用教育网。现在教育网是能访问国外网站的,只是速度非常慢,基本上打开要很久,而且经常打不开,除非你RP非常好,或者在深夜,凌晨。当然稍微懂点的人会找一些代理服务器,这样出国速度会快点,另外IPv6用起来,不是一般的爽。但是似乎懂的人非常少,有些同学要访问国外的网站搜点东西都得去网吧。教育网可能带宽还是比较大的,比如用迅雷有时候可以达到几M/S的速度,但是具体打开网页的时候非常慢,可能是局域网的环境所致,个人没有独立的带宽,如果再加上ARP病毒横行的话,在教育网简直是一种煎熬。很多同学都自己拉外面网通或者其他的宽带的。

      • 我们学校那帮简直吃糠的,ipv6的ping 要1000+ms根本没法用,另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我这里ipv6不能提供解析(win7中,我是Ubuntu+win7双系统),但可以用ipv6的地址访问(在cmd中强制使用ipv6的tracert跟踪却是可解析的)
        当然其实我们学校的ipv4还是很快的,就是延迟高了点(高峰时段),但不管什么时候,下载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我达到过6MB/s!一般也可以2+MB/s(注意不是Mbps/s)

    • 我也是用教育网,我们学校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访问国外网站和电信是一个速度,那些“非常慢”的状况大多是被宣判连接重置了。我们校园网的网通(联通)出口不是一般的宽,而电信出口则明显不行。

      至于IPv6,入学的时候是有材料说开通了什么什么,不过那个传说中的隧道我从来没看见过入口……

    • 我也用的教育网,为什么我们从没听说有国外1RMB/1M的规定,我们这儿是基本不能打开国外网站,另,除了edu.cn的网站打开的都很慢……基本不用代理不能混

    • 我们学校教育网不限速,早上的时候简直再飞,但是出口带宽显然很有限,很多人起来以后就悲剧了,ping google(包括谷歌)得200+ms(之前接近50ms的。其实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奇怪,为什么baidu的ping就这么稳定20+ms,而很多网站就非常不稳定,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